
中华路第三小学创办于20世纪初,原名仓基小学。创办人陈懋言。抗日战争胜利后称“仓基国民学校”,1951年改名为中华路第二小学,蓬莱区和邑庙区合并后改为南市区中华路第三小学。学校向西三百米左右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的故居。1956年群学会小学并入,1975年乔家路小学和小南门小学并入,1995年中华路第二小学并入,2002年篾竹路第一小学并入。1975年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五层教学楼,1994年新建钢筋框架结构四层教学楼,后被部分拆迁,现学校占地面积4811M2。
解放后,历任校长有丁琛、季锡麟、嵇才撰、张彦、朱鹤亭、钱岳晁、柳芝玲、曹仲方等,现任校长是黄兰宁。学校早在九十年代初构建“10”系列工程,注重爱国主义教育。1996年起,曹仲方校长就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系统研究,1991年10月,按照江总书记的指示信和国家教委要求,构建了《中华路第三小学“10”系列工程实施细则》。1992年11月在江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上,曹校长汇报了此项工作后总书记与校长亲切握手。此后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加强并更具特色。
近三年来,随着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以“小学英语教学走向校园,走向生活研究”为切入口,以“让我们的孩子在全面发展基础上成为外语优秀、个性丰满的学生;让我们的教师成为德艺双罄的教学专家;让我们的学校成为培养‘国际地球人’的摇篮”宗旨,扎扎实实进行双语教学实验与研究,从“维持”到“效能”,从“外控”到“校本”,从“教学研究”到“课程建设”,正在走出一条自觉自动的双语教学之路。
学校地址:乔家路7号
邮政编码:200010
联系电话:63771010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匿名:中华路第三小学这个学校很好,开展科技节,文体节,英语节,读书节等等,让同学们很开心。。。。学校的陶艺可是一流的,做出来的东西栩栩如生,教师上课很认真,学生作业质量很好,如有不懂的教师会把它教会为止,并举一反三。安全教育每周2一次,健康教育每周4一次,红领巾广播每周5一次。大家可以考虑进中华路第三小学。
匿名:很不错,教师特别好,陶艺也一流,不错,我现在就在读这所学校,学校里会开展很多活动,如:英语节·读书节·文体节等等。还有校舞蹈队,乒乓队,等等。
匿名:中华路第三小学是个很好的学校,我就是这所学校的学生,有乒乓、双语等特色,有23个班级, 教学上形成严谨务实的教风和学风,教师认真上课、教书,学生认真学习、作业。几十年学校毕业生一届又一届,质量稳步上升。大家可以考虑进中华路第三小学。
匿名:教师认真负责,上课质量不错,学校有双语教学的优势,且不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