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妞妈妈  发表于 2011-1-14 13:53:11| 2169 次查看 | 0 条回复
我们已习惯于为每一件事或每一个决定找到目的和意义。比如送日托还是送全托的探讨中,我们总是把关注点放到教育的功能上,总是围绕它们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展开辩论。

    但是,生命中有许多事情本身不就是目的吗。一个灵动的小生命,他在你的面前笑了哭了,一句天真的话,一个好玩的动作,甚至睡梦中一个有趣的表情,是不是都会让你怦然心动,内心充满深柔甜蜜的喜悦——这是怎样的享受,多少钱可以买来这样的感觉,什么目标可以取代这种满足感?

    爱,就是为了在一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母爱不应建立在抽象理性认识上,应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
    一个孩子真正属于父母的时间只有十几年,到孩子18岁,成人了,他不仅从心理上要自立,从空间上也要和父母分开了。先是离家上大学,然后工作,成家立业。如果不珍惜早期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度,其实就是错过了生命中许多最美妙的时刻。父母们应该充分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分钟,当孩子长大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美丽的回忆会点缀在你的生命的天空中。这就是人生的幸福,这就是全部的意义,没有比和孩子“在一起”本身更重要的目的!:)


    在关于“日托”好还是“全托”好的辩论中,我们还会不时地听到这样的说法:日托和全托各有优缺点,不能一概而论哪个好哪个不好——我讨厌这种A也行B也行的说法——在教育领域中,许多观点和做法就是有好坏之分!如果一种选择有80%是好的,另一种选择只有20%是好的,这种情况下,我们难道还不可以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吗,我们在选择中还需要犹豫吗?


    孩子不仅在幼儿园期间不应该全托,上小学和中学后也不应该寄宿。“全托”的时间应该推迟到他上大学。我遇到一些家长,他们会有这样的计划,孩子上幼儿园小班和中班时还太小,先日托;待他上大班了,再全托。也有家长会在孩子上小学时,因为考虑附近的学校不太好,就会为孩子选择一所离家很远的学校,这样孩子就需要寄宿。

    事实是,无论上幼儿园,还是上小学、中学,都应该让孩子天天回家,最好不要住宿。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好的寄宿学校也不能代替母亲。”所以为了择校而让孩子寄宿也是不可取的,虽然择校能获得一些东西,但背后有很大的损失。
至于有些家长实在由于工作特殊等原因,无法亲自带孩子;或是家里老人实在固执,对孩子的影响极不好,而年轻的父母又无法改变老人,这种情况下当然是可以选择全托的。两害相权取其轻,华山一条道,只能这样走了。但说到底,这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只要有办法不这样选,就还是不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