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伟爸爸  发表于 2011-5-10 15:03:23| 2552 次查看 | 4 条回复
之前在旺旺网上收集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魏伟爸爸  评论于  2011-5-10 15:03:56
本帖最后由 魏伟爸爸 于 2011-5-10 15:04 编辑

一、二年级:独腿船长系列

编数学故事的乐趣:独腿船长系列
各位BBMM,把自编或孩子编的趣味数学题亮出来吧,大家一起来分享,给我们孩子的数学学习多添加一点乐趣。俺已经抛了一些砖,再抛一回。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想请教。

(一)
  小学一年级时,为了帮助孩子理解加法的意义,曾经问孩子:船上有20只鸡,30只鸭,请问船长年纪有多大?孩子没有上当,被这种搞笑的题目乐坏了,还屁颠屁颠拿去考别的小朋友。

(二)
  孩子二年级学乘除法了,又问他:船长贩运鸡鸭,船上有20只鸡,30只鸭,请问船上有几条腿?孩子说:(20+30)×2=100,船上共有100条腿。
  不对。你忘记了船长也有腿。
  对对对,应该是102条腿。
  不对。我又没有说船长有两条腿,这个故事里的船长是一个独腿船长。
  那好,你要先告诉我,船上有没有一条腿的鸡、一条腿的鸭?有没有别的人?([em16] 孩子开始提防上当了)
  还有船长的儿子,他没有缺胳膊少腿。船上没有一条腿的鸡鸭,不过有一只瘸腿的鸡。请问船上到底有几条腿。
  儿子格格地笑了,但没有上当:瘸腿也是腿。船上一共有103条腿。

(三)
  儿子来劲了,编故事难我。他说:船上有20只鸡,30只鸭,还有船长的儿子,他的儿子12岁了,请问船长多少岁?
  我说:你没有告诉我船长大儿子几岁,没法算,没有答案。
  儿子坏笑:有,答案是>12岁。[em17]

  对对对,船长大于12岁。一般20岁以上的人才会有宝宝,因此船长的岁数估计是>32岁,也就是30多岁。
  不管大于12,还是大于32,都是有答案的。你说没有解,就是不对。[em07]

  你说得对,是我错了。

(四)
  二年级下学期复习阶段,接着编船长的故事:船长今年36岁,他的儿子今年12岁,请问船长的岁数是儿子的几倍?
  儿子:36÷12=3,船长的岁数是儿子的3倍。
  再问:儿子出生时,船长几岁?
  36-12=24,那个时候船长24岁。
  再过几年船长的岁数是儿子的两倍?
  这下可难了。正规的解法是:设过x年船长的岁数是儿子的两倍,根据已知条件列出一元一次方程24+x=2(12+x),解方程得x=12,因此再过12年船长的岁数是儿子的两倍。我家孩子不会这样解,但他有他的办法。
  儿子拿出一张纸,趴在桌子上推算:再过1年,儿子13岁,船长37岁;再过2年,儿子14岁,船长38岁……再过12年,儿子24岁,船长48岁。老爸,我算出来了,再过12年船长的岁数是儿子的两倍。
  对。你一步一步推算的办法也很好。就是太麻烦,有没有更简单一些的办法?
  儿子想不出来。
  我问:刚才不是算过了,儿子出生时船长多少岁?
  24岁。
  再过24年,儿子多少岁,船长多少岁?
  儿子24岁,船长48岁。
  这个时候,船长的岁数是不是儿子的两倍。
  刚好两倍。
  那么,刚才那道题可以怎解?
  48-36=12,再过12年船长的岁数是儿子的两倍。
  对。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
  船长是儿子两倍大时的岁数减去现在的岁数,就是要算的年数。
  思路对头。不过,题目里的已知条件没有说船长48岁时的岁数是儿子的两倍呀!你列的算式里怎么可以有题目里没有出现的数字呢?
  那就是:24×2-36=
  已知条件中也没有24,你的24是怎么得来的?
  我知道了,(36-12)×2-36=
  对了,这才是利用已知条件列出的正确算式。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知道。
  你说说看。
  儿子说得有些乱,但意思正确。
  我稍加改造,颠倒过来重述了一遍儿子的话:你的意思是,要知道再过几年船长的岁数是儿子的两倍,就要先知道船长现在几岁、那个时候几岁。儿子出生的时候船长多少岁,再过同样多的年数,船长的岁数就正好是儿子的两倍。而儿子出生时船长的岁数,可以用现在船长的岁数减去现在儿子的岁数求得。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
  是的。
  那么,你再说你列出的这个算式的意思。
  先算儿子出生时的船长的岁数,36-12=24;再算船长岁数是儿子两倍时的岁数,24×2=48;最后算再过多少年船长的岁数是儿子的两倍,48-36=12.
  是这样的。不过,你一下子列出这个算式,就不一定要这样一步一步去算,还有更简单的计算方法。
  不懂。
  你看(36-12)×2-36这个算式里的(36-12)×2,是不是两个(36-12)相加?
  对,就是两个36减两个12。
  那么,(36-12)×2-36就可以等于?
  等于两个36减两12再减一个36,也就是一个36减两个12,两个12等于24,36减24等于12。这样算更简单!
  你用递等式把这个计算过程写出来。
  (36-12)×2-36=36×2-12×2-36=36-12×2=36-24=12
  这个题有两个地方要用聪明方法,哪两个地方?
  列算式的时候,第二种方法更聪明。计算的时候,也可以用聪明方法。
  找聪明方法,是不是很开心?
  是,聪明方法更有意思。

(五)
  儿子出题了。问:船长48岁时的岁数是儿子的2倍,36岁时是儿子的3倍,什么时候船长的岁数是儿子的4倍?
  我说:你现在有答案了吗?
  没有。
  那好,我们各算各的,看谁先算出。
  我用方程式的方法很快就算出来了,儿子许久才找到答案。他还是用推算的老办法算出来的:
  儿子1岁时,船长25岁,是儿子的25倍;
  儿子2岁时,船长26岁,是儿子的13倍;
  儿子3岁时,船长27岁,是儿子的9倍;
  儿子4岁时,船长28岁,是儿子的7倍;
  儿子6岁时,船长30岁,是儿子的5倍;
  儿子8岁时,船长32岁,是儿子的4倍。
  我家孩子问我:有没有更聪明的方法解这道题?
  我当然不好说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个问题,但我还硬撑着说:有呀!24除以3,不就等于8.
  为什么要24÷3?
  36-12=24,4-1=3.也就是(36-12)÷(4-1)=24÷3=8
  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
  这个,这个[em07] 。儿子出生时,船长24岁。过多少年,儿子就长多少岁,船长也长多少岁。如果过了一些年,船长的岁数是儿子的4倍,那么,儿子的岁数怎么算?
  船长的岁数除以4,就是儿子的岁数。
  对。那么,船长的岁数怎么算?
  儿子的岁数乘以4,就是船长的岁数。
  对。还可以有另外一种算法。
  没有了。不懂。
  那个时候,船长的岁数是不是等于24岁再加上儿子的岁数?
  是的。
  也就是说,24岁加上儿子的岁数,就是儿子岁数的4倍,对不对?
  对。
  那个时候,船长的岁数减去儿子的岁数,这个得数是儿子岁数的几倍?
  不知道。
  船长的岁数是儿子的4倍,现在减去儿子的岁数,就等于减掉了1倍。对不对?
  对。
  那么,还剩下几倍?
  3倍。
  就是说,船长的岁数减去儿子的岁数,这个得数是儿子岁数的3倍,是不是?
  是。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算儿子的岁数?
  不知道。
  用船长岁数减儿子岁数的差,除以3,得到是不是儿子的岁数?
  是。
  船长岁数减儿子岁数,差是多少?
  不知道。
  就是说,船长比儿子大多少岁?
  24岁。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36-12=24(岁).
  前面我们已经知道,用船长岁数减儿子岁数,它们差除以3,就是我们要求得的儿子的岁数。现在算一下,儿子几岁?
  我不知道是它们的差是多少。
  不是刚刚算出来是24岁吗?
  噢,24除以3,等于8。儿子8岁。
  你验算一下,儿子8岁时,船长的岁数是不是儿子的4倍。
  (24+8)÷8=32÷8=4.对,是4倍。
  现在你明白了吗?
  儿子表示还是不明白:题目说船长的岁数是儿子的4倍。为什么要24÷3?24÷3是等于8,可是24岁是儿子岁数的3倍,不是4倍。

  我把孩子绕晕了。看来,二年级的孩子还不能驾驭这么复杂的思维。我求之过深了,只好放弃。于是对孩子说:你用你的方法求到了正确答案,就是聪明的方法。爸爸说的方法,你再大一点就会明白。没有想到的是,他并不在意自己不懂这种方法。人家急于要跟我讨论的是:船长的岁数可以恰好是儿子的2倍、3倍、4倍、5倍、7倍、9倍、13倍、25倍,为什么不可能恰好是6倍、8倍、10倍……?这就很自然地进入除法余数的方面的复习。
  但在我的心里还有一个未解的疙瘩:有没有什么通俗易懂办法,可以让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理解第五个故事中涉及的数学问题?请各位BBMM指教!

魏伟爸爸  评论于  2011-5-10 15:05:17
一、二年级:独腿船长系列,试算法也是一种数学方法

  数学的历史就是在一次次的运算中,逐渐积累经验,再逐步抽象、升华,行进到纯抽象的数学思维领域。不过自二次大战开始,很多数学家又开始返回到具体的应用领域,从而发展出许多新的应用数学分支,现在的通讯(包括网络、无线、有线)领域、空间探测、甚至一些超大型项目的组织,都活跃着很多的数学家。也就是说,数学的抽象思维不是数学的终点,也不是数学的唯一目标。
  如果先给出抽象的定理、定义、公式,仅仅把那些生活中的东西按教材的要求进行加工,以这些加工后的所谓题目来辅助学生学习数学,这样做的结果,实际上使数学与生活越来越脱离,使数学失去了应用的土壤,一不能吸收到营养,不能生根,二是真正碰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对不上号,解决不了,更不用谈什么创造力了!
  所以,要强调从生活推导出数学,使孩子们知道数学是从哪里来的,不断地进行从生活抽象到数学的实践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地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并解决之。
  例题:
  小树林里有一群鸟和一群松鼠,共有6个头,18条腿,请问:鸟有多少只?松鼠有多少只?
  方程式解法是这样的:
  假设鸟的数量为x
  2 * X + 4 * (6 - X) = 18
  => 24 - 2 * X = 18
  => 2 * X = 6
  => X = 3
  对于某些二年级童鞋来说,这可能非常复杂,根本不可能接受。但用试算法,也可以解决问题,速度也不慢,童鞋们又能普遍接受,何乐不为呢?

 也不能完全这么说。但是11想到了试算法,说明他能接受这种方法,做好接受这种方法的准备工作。那么,我们在跟他一起玩数学的时候,也用试算法,效果就会更好。
  定理和公式都是死的。就这道题而言,如果孩子能拿出笔来,从儿子一岁开始,逐个的试算,已经是找到一个解决办法了。碰上被定理和公式灌输出来的,可能打破脑子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定理来套,只能是双手一摊了,根本不知道从何入手。
  当然,如果孩子在推导出来的基础上,能够发现一些随年龄增长或减少的规律,那就更进一步了。
  例如,我们对007的独腿船长系统引申一下:
  儿子1岁时,船长25岁,是儿子的25倍;
  儿子2岁时,船长26岁,是儿子的13倍;
  儿子3岁时,船长27岁,是儿子的9倍;
  儿子4岁时,船长28岁,是儿子的7倍;
  儿子6岁时,船长30岁,是儿子的5倍;
  儿子8岁时,船长32岁,是儿子的4倍。

  根据这个表格可以看出来,随着儿子越来越大,船长的倍数越来越小。那么船长的倍数会不会变成一倍呢?如果能,儿子那时几岁?如果不能,为什么?
  子:这个船长会不会活很久啊?
  父:这个船长就是杰克-斯帕罗,他是永远不会死的,他的儿子也不会死。

魏伟爸爸  评论于  2011-5-10 15:06:18
本帖最后由 魏伟爸爸 于 2011-5-10 15:06 编辑

一、二年级:独腿船长系列,永生的船长与父子成兄弟


永生的船长
  根据这个表格可以看出来,随着儿子越来越大,船长的倍数越来越小。那么船长的倍数会不会变成一倍呢?如果能,儿子那时几岁?如果不能,为什么?
  这道题的答案是船长岁数对儿子的倍数,不断趋近于1,但是永远也不可能等于1。从这个方向要证明这个答案很难,需要大学的知识。但是如果我们能用反证法,一切就变得简单了。如果船长岁数对儿子的倍数会变成一倍,那就是说船长的岁数=儿子的岁数了,这样就跟爸爸和儿子的条件矛盾了。
  反证法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正式的讲这种方法,我记得好像是高中学立体几何的时候。但是,也不妨在孩子能接受的情况下逐步引入。

火车是运茶的:
  初中平几就有反证法了。

007:问个高深一些的数学问题?
  俺的数学半吊子也没有,学来那点也生疏了,问兄台一个问题如下一题解得对不对?
  
  (∞+24)÷∞
  =(∞÷∞)+(24÷∞)
  =1+0
  =1

或者

  设当小明x岁时,船长的岁数是他的1倍(即同岁),依题意得
  
  (x+24)/x=1

  如何解这个方程?有解吗?不会24=1吧?抑或(x+24)/x=1根本就不成立?

火车是运茶的:
  一倍就是同岁,这是不可能的。
  ∞÷∞是没有定义的,或者说可以是任意数字。∞+24还是∞。

ccpaging:
  24÷∞ = 0,是没错的。
  ∞÷∞ = 1,这是不对的。同样是趋近于无穷大的2个数相除,要看他们趋近的速度是什么关系。
  例如:A趋近于∞时,(A * A) / A 仍然等于 A,其结果还是趋近于∞。

  正确的解法应该是楼上的第二种情况写法,即:
  (x+24)/x
  = 1 + 24/x
  因为,24/x在x趋近于无穷大时,趋近于0
  所以,1 + 24/x趋近于1+0,即1

007:父子成兄弟,生活事实与数学证明
  发完上个帖向数学老爹ccpaging请教后,俺就启程出差了。一路之上俺在想,如果数学上不能证明(x+24)/x=1成立的话,那数学就有缺陷,数学就不够完美。

  儿子1岁时,船长25岁,是儿子的25倍;
  儿子2岁时,船长26岁,是儿子的13倍;
  儿子3岁时,船长27岁,是儿子的9倍;
  儿子4岁时,船长28岁,是儿子的7倍;
  儿子6岁时,船长30岁,是儿子的5倍;
  儿子8岁时,船长32岁,是儿子的4倍;
  儿子12岁时,船长36岁,是儿子的3倍;
  儿子24岁时,船长48岁,是儿子的2倍。

  问:儿子几岁时,船长的岁数是儿子1倍(即岁数一样)?

  对于俺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数学问题,也是一个生活问题。
  
  当孩子呱呱落地时,我其实远不只是他的父亲,
  面对这个新生命,我就像一个从无始的宇宙走来、历经沧桑的不死生灵;
  当孩子1岁时,我就像是他的25世曾祖;
  当孩子2岁时,我就像是他的13世曾祖;
  当孩子3岁时,我就像是他的9世曾祖;
  当孩子4岁时,我就像是他的7世曾祖;
  当孩子6岁时,我就像是他的5世曾祖;
  当孩子8岁时,我就像是他的曾祖父;
  当孩子12岁时,我就像是他的祖父;
  当孩子24岁时,我才是他的父亲。
  从孩子25岁开始,我就成了大他24岁的兄长;
  父子便成兄弟;
  孩子年纪越大,我们的成熟距离越小,越像兄弟;
  如果能够长生不死,我们俩便在走向无终的宇宙,在永生中成了同龄的兄弟。

  这不是浪漫的幻想,而是生活的真理。数学能够证明这个真理吗?
  ccpaging给出了证明:

  (x+24)/x = 1+24/x
    当x趋近∞时,24/x趋近于0,1+24/x 趋近于1
    即x趋近∞时,(x+24)/x 趋近于1.

  数学竟能与生活完全吻合,真是令人叹为观止!对于1岁的孩子来说,父亲大自己24岁,那是巨大的差距;对于24岁的孩子来说,这个差距也得承认。但是对于一个60岁的孩子来说,84岁的父亲大自己24岁,那是兄弟般的年龄差距了。这个差距可以逐渐忽略不计,就是说,不必真地把他当父亲看了。同理,对于精工行业来说,1mm的误差也许是巨大的误差;对于一个普通木匠来说,仅有1mm误差那就算相当精确了;对于大型建筑工程来说,1mm的误差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对于航天工程来说,航天器实际着落地如果与设计着落点相差1~2km,那就算精确着落了……
  数学能够解释这种在经验上得到证明的现象。数学不仅非常完美,而且非常有力量。

火车是运茶的:
  你文科学太多了。

007:充满诗意的数学
  我把这当成是在夸我。
  不过,你不觉得数学中不仅充满哲理,也充满诗意吗?数学有着
  ——彭加勒所说的那种“让我们感官满意的彩虹般的”结构
  ——彼得斯所说的那种“让我们运用自身力量、技能、判断力、敏感性、分寸感提供无穷机会”的理智美
  ——张景中所说的那种“让你发现自己越来越自由,有一种解放感,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感和美感”。

  数学家和哲学家经常有这种“怪论”。他们自己有这种体会,但又不具体说是什么,只顾自己偷着乐。他们太自私了。

火车是运茶的:
  我是在夸你。一般纯粹学数学或者工程的人是不会往那边去想的。思维到这个层次,蛮享受的。

魏伟爸爸  评论于  2011-5-10 15:07:29
本帖最后由 魏伟爸爸 于 2011-5-10 15:07 编辑

这只青蛙真够笨!


007:
    开学不久,发现孩子开始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了。在和孩子去游泳的路上, 我出了一道题,说:一只笨青蛙做不出数学题,被爸爸扔进一口井里,成了井底之娃。井深10米,这只青蛙开始慢慢地往上爬,一个白天爬3米,晚上休息时又滑下2米。请问这只青蛙要爬几天才能爬出来?   
    儿答:10天。   
    我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儿子说:10÷(3-2)=10÷1=10   
    我笑着说:看来,你也是一只笨青蛙。我也要把你扔进10米深的井里。你自己爬爬看,到底要爬几天?   
    儿子不解。   
    我说:你第一天可以爬上几米?   
    儿说:1米。   
    到第七天,总共爬了多少米?   
    7米。   
    那么,你离井口还有几米?   
    3米。   
    第八天白天,你爬了几米?   
    3米。   
    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已经爬出了井口?   
    是。   
    那么,你要用几天爬出井口?   
    8天。   
    用10天爬出井口的青蛙是不是一只笨青蛙?   
    儿子笑了:爬上了还要滑下去,真是一只笨青蛙。   
    回到家里,儿子又用这个题考他妈妈,看看我家是不是还有笨青蛙……   

    数学就是这么有趣。不但它本身的精妙引人入胜,它的灵活应用也非常有趣。让孩子感受到这种有趣,教的人首先应该是有趣的人,觉得数学好玩的人。让无趣的人、觉得学数学就是做题目的人去教数学,去辅导孩子,必然造成教学和辅导上的恐怖主义。   

小龙人妈妈:
    这道题曾问过一些人,大部分第一感觉是10天,让 其再仔细想想画画,结果是8天,由此也和别人争论过,这道题到底是一道数学题还是一道思维训练题,数学题是讲究推理的,那么根据已知的数字列出算式10÷(3-2)=10÷1=10得出的结果应是正确的,但此题却是错误的,原因在于此题除了运用所给数字运算外还需要考虑特定情况,因此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道思维训练题,不知是否正确,请指教。   

007:
    有一只聪明的青蛙是这样解决问题的:   
    10=(3-2)+(3-2)+(3-2)+(3-2)+(3-2)+(3-2)+(3-2)+3,所以是8天。   
    有一只更加聪明的青蛙这样解题:   
    10=3+(10-3)/(3-2),所以是8天。   
  
    可见,这是一个数学题。你要说它是个思维题,也对。因为它用的就是数学思维。不过,我才不管它是思维题,还是数学题。我只想用它来勾引孩子的数学兴趣,并且让孩子体会到数学并不是机械地“根据已知的数字列出算式:10÷(3-2)=10÷1=10。”   
  
    想当年(一年级时),我给孩子出一道题,说:船上有20只鸡,30只鸭,请问船长年纪有多大?孩子说:不知道,没法算。要是孩子“根据已知的 数字列出算”:20+30=50(岁),我的肺都会气炸。据说,有人用这样的题目考中国的高中生,居然真有人算出船长的岁数。这就是练数学练傻了的一个 例证。  
  
    正确的说法是“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算式”,一词之差,意思大不相同。   

杨小兔的妈妈: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上数学时的气氛是最活跃的,老师会让孩子上台进行不同方法的解题,并进行讲解,而且这些老师都是多年的数学老教师,现在的数学教材把孩子的思维都框死了。  

小龙人妈妈:
    喜欢看类似的帖子,学习中。   
    请教:这个式子10=3+(10-3)/(3-2),所以8天,没看懂 。如果 加上单位的话是否是这样;10(米)=3米+(10米-3 米)/(3米-2米),这怎得出8天?  

xylonhong:  
    估计007说的应该是3(米)/3(米/天)+(10-3)(米)/(3-2)(米/天)=8(天)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我从小读书经常碰到的,老师说我是钻牛角尖。   
    答案是8天的前提条件是青蛙在 7米高度往上爬了3米就爬出井口了。那么是不是有可能这是这只青蛙刚刚好够着井口的沿,已经筋疲力尽了(因为它一天只能爬3米),爬不出去了?所以这只青蛙应该再等一天,养精蓄锐后,第9天才可以爬出去。   

007:最聪明的青蛙是这样解题的
    虽然,这是世上最聪明的青蛙 ,但体质好像不太好。爬到井口,竟然不能硬撑一下 ,爬出去。只好休息一晚,等到第九天,再爬2.000000000000001米,终于爬出来了 。可见,光学习好还不够,还要身体好 。   

xylonhong:
    是呀,作青蛙真是不容易。不光要数学好,还要身体好.  

有你乐无穷:  
    我都笑翻了,回去也让儿子做,故意跟他搞一搞。他最喜欢这样子搞笑的东东了。  

嫣然妈妈:
    这只青蛙很像我女儿,她上楼梯总喜欢上两阶再退一阶。   
    昨天给她说了这道题,她张口就说要用十天,后来又画了画,改说八天。  

xiaoguagua:  
    真搞笑,你说这题目要是放到课堂上讨论那肯定热闹死了,小孩子会很爱上数学课的,我今天就让她做做。  

ccpaging:
    应该放到课堂上。可是有不少老师,害怕课堂上热闹,因为有人把思想的活跃看成是混乱,不知道这些老师有多害怕LOSE CONTROL。一声叹息,唉!

007:家长和老师的不同  
    是的。老师的压力太大了,顾忌太多了,因而很难把数学教活,教得妙趣横生。老师做不到,只好我们家长来弥补了,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努力恢复学的本来面目,和孩子一起探索,体会数学的精妙和趣味。楼上几位MM不要泄气,就算老师给孩子的另类解法打了叉叉,依然要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

                                                                              

    孩子的优秀或杰出,就在于与众不同。过去,多数小学生作业不多,勤奋刻苦、多做习题的孩子就容易出众。今天,个个孩子都作业一大堆,乐学、巧学的孩子才会有出息。   
    我们跟老师有所不同。老师只对孩子一个学段甚至一个学年的学习负具体的责任(所以有时会不遗余力地透支孩子的精力和潜力),我们却要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负责。因此,我们要有更加长远的目光。   

yunmm99:  
    不太赞同007的意见,现在都是应试教育,根本没时间来培养兴趣,还没等你把兴趣培养出来,考卷己经一张张的出来了。首先学校的教育方式就是题海式的,靠个人单薄的力量是无法改变的。所以要变的话还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先变。不然都是说空话。这次的诺贝尔奖不是没中国的份嘛。  

ccpaging:要讨论“制度改革” -- 咱可没那力道,也耽误不起
    我们都是应试走出来的,这不假。应试当然有它的问题,但是也有优秀的学生。至于诺贝尔奖,不是完全由科学家的能力来决定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国家不发达到一定程度,是不可能拿这个奖的。   
    毕竟,要讨论制度改革,作为家长,没力道。BBMM们只能尽自己的能力,使孩子的发展走向相对较好的方向。孩子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来疼了,时间耽误不起啊。   

cici_06:也来支持一下
    家庭教育应该做学校教育的补充,根据自己孩子性格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弥补学校应试教育的不足,这样的孩子才有成长的后劲。一味把责任交给学校,或只是简单地在学校的要求上简单加码,这样的孩子会学得很累。教育制度再改革,

    也不可能保证让每一个孩子个性化发展。作为家长,要学会的是平衡好学校和家庭 教育两者的关系。就想LS所说,孩子是自己的,自己不疼,等大环境的改变,是不现实的。与其抱怨,还不如多化精力来学习如何使自己的孩子在应试教育的背景 下也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sunbaby020123:
    接触过我所在区的好几届中考状元,都是些非常棒的孩子,非常的优秀。也曾和他们聊过,都说得益于父母从小的引导,所以,千万别忽略了家庭教育啊、、、  

007:只有训练,没有教育
    哪里有“应试教育”?我看,只有“应试训练”。现在问题是训练过多,教育不足。我们的孩子受到了大量的训练,却没有受到充分的教育。现在的学校与其说是教育机构,不如说是培训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