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老妈  发表于 2011-6-4 11:07:32| 1373 次查看 | 0 条回复

“教育的功能是育人,而不是纯粹的教书。”昨天,洛阳市实验中学校长刘桂宾在谈到洛阳教育的问题时如是说。 □东方今报见习记者 常书香 严坡/文

李书宝/图【开栏语】


十三朝古都洛阳,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全国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经济社会发展也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有着“副中心”的地位。然而,洛阳市的教育却一直未能取得同样辉煌的成绩,每年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学生仅有个位数。与其重要的经济发展地位极不相称。洛阳市的教育现状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困境与疑惑,怎么做才能推动基础教育的改革,加强学校、家长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即日起,东方今报推出“校长面对面”系列专栏,今报记者与洛阳市部分中小学校长面对面,请他们谈谈对教育的理解和办学中存在的经验和困惑,探讨洛阳市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洛阳教育与其历史、经济和文化地位极不相称


东方今报:你如何评价目前洛阳的基础教育在河南省的地位?


刘桂宾:洛阳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支撑点,其经济、文化在全省排名靠前,但从高招加权指标排名看,教育水平落后,与其文化底蕴和历史地位极不相称。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有好的经济基础,却没有产生好的教育,值得反思。目前,河南的优质教育资源大都集中在郑州,与其经济第一的地位是一致的。作为基础教育我们有一定的责任,但仅仅靠老师和学校来做教育还远远不行,更需要地方政府、市民配合,为教育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并不是要政策,而是要和教育合拍。高招应该是基础教育的顶点,我们作为中间的传承人,高招做不好,基础教育应该反思。光有责任意识不行,还需要有得力可行的措施,理念上与教育合拍。


东方今报:洛阳的教育与外地的教育相比是个什么样的状态?


刘桂宾:洛阳的教育与外地的教育相比有相当的差距,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硬件落后、经费保障水平低。


东方今报:你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在哪儿?


刘桂宾:我认为首先是管理理念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观念需要不断更新。其次是教育投入不够。就拿管理理念来说,原来我所在的洛阳市第51中学,我们采用企业的管理办法来办学校。教师都是企业编制,竞聘上岗,忧患意识较强。企业编制人有危机感,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几轮改革到现在,管理已经很成熟,自己想办法养活自己。干好了就有收入,没有干工作就没有工资,通过成绩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全面推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每逢暑假,教师都填写志愿,做班主任、年级主任或者教师等,学校和教师进行双向选择,大家的积极性都比较高。教师是改革的主体,校长只是把握方向,是改革的推动者。但公立学校的管理理念要比企业晚20年左右,大家危机感不强,动力就不足。教育投入这块,教育资金很紧缺,政府要加大投入力度,减少审批程序,给学校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教育的功能是育人,而不是纯粹的教书


东方今报:你理想中的基础教育应该是什么样?


刘桂宾:我认为首先要回归教育本质,教育的功能是育人,而不是纯粹的教书、传授知识。我的理念就是“先成人,再成才”,不能只看分数,如果人做好了,行为习惯好了,性格培养好了成绩是一定会出的,拦都拦不住,只要有好的素质在,成绩肯定能出来。


东方今报:您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刘桂宾: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不是死教书。要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关注人,发展人,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幸福感是生命教育的核心部分。过去生命教育注重体育和身心的结合,而我是从两个方面做的,一个是关注身体,你必须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再者是重视心理调试。同时,重视学生的品德养成,现在的生命教育课题中是考虑德育的成分不够,我更加关注身体和精神方面的结合。生命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孩子们的成长更阳光、生命更灿烂,是让人更有成就感、幸福感,在教育工作中身体力行实践市委、市政府所倡导的福民强市战略。


东方今报:刘校长,你认为改变洛阳教育现状需要政府做什么?


刘桂宾:一个是需要政府加大投入。一个是人事资源的支持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政策要宽一些。还有就是要优化服务环境,办事效率应该再高一点,现在好多校长的精力没能充分用在抓教学和育人上,被事务所困。政府要为学校服务好,让校长和他的团队集中精力办学,这样才能办好学校。同时,还需要重新整合教育资源,推动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