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seyong  发表于 2011-8-21 11:53:12| 1450 次查看 | 0 条回复

问题呈现:

宝宝入园后在交往方面较多地会出现几种情况:

1、大哭大闹,拒绝上幼儿园。

2、胆小独处,不愿和同伴共同游戏。

3、争抢、抓人等攻击行为频繁。

面对这些情况,作为父母自然的会想到:怎样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怎样让孩子大胆的与同伴共同游戏?怎样让孩子学会文明的与人交往?

原因分析:

1、孩子缺少交往经验。

与人交往,是人类特有的社会性需要,孩子也不例外。在与成人的交往中,不仅得到关心和爱抚,而且通过成人的言行了解初步的社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逐步以成人的要求判断、评价、调节自己的行为。有一项关于“儿童交往心理”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25%的家长每天坚持较长时间与幼儿进行交流,而大部分家长由于忙于工作,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导致孩子交往经验的缺少。

2、独生子女带来的不平等家庭交往。

许多家庭中孩子就是“小太阳”,好吃的,好玩的家人可以无条件的让给他,用不着等待和分享。长期以往,导致孩子不知道去关心他人,也看不到别人的困难,蛮横得让同伴无法接受,连续受挫后就会变得懦弱。

3、居住环境的相对封闭。

现代社会的独门独户,孩子早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对家庭产生过度的依恋,走出家门会表现出紧张、退缩、焦虑等行为,导致对外界的不适应。

行动建议:

1、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

孩子出生起,就应该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熟悉生活周围不同的地方、接触不同的人,给孩子一个自然的生活环境,长此以往,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和人的变化才会有适应的能力,愿意进入新环境、乐意与人交往。特别是同龄人比较多的地方,如儿童乐园、早教中心、幼儿园等,家长更应多带孩子出去,让孩子与伙伴一起游戏。另外,多带孩子到将要上的幼儿园,陪孩子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从而使孩子产生喜欢幼儿园的情感,减少陌生感。

2、家人要尽可能多与幼儿接触,做孩子的朋友

家庭中的成员应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关系,给孩子创造宽松友好的交往情境,使孩子愿意并且喜爱与大人交往。家长每天应安排适当的时间陪伴孩子,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并注意计划性和坚持性,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交往的正确方式。

3、为幼儿提供友好交往的机会

家长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将孩子置于群体之中,有小伙伴的社会生活可以让孩子从孤独和“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在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学会友好的玩、同情别人等交往技能。如可以请生活周围的同龄或非同龄的小朋友到自己家中作客;让孩子走出家门,与邻居小伙伴一起玩。当孩子们出现争执的时候,家长应采用疏导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矛盾,切不可简单粗暴地把孩子训斥一顿,将他们拆散了事;更不能“因噎废食”,担心孩子会受委屈而把孩子关在家中,作“笼中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