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留学  发表于 2012-4-16 11:00:26| 3178 次查看 | 9 条回复
本帖最后由 我想留学 于 2012-4-16 11:06 编辑

    在为宝宝做了入园报名后,BBMM们担心的问题也会接踵而来:宝贝入园后会不会自己吃饭、穿衣?没有家人的照顾,上厕所怎么办?但所有这些,最后都要靠宝宝自己来完成,因为这是宝宝成长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首先要让宝宝认识在幼儿园和在家有哪些不同:

       在幼儿园                                                    在家中

        哥哥姐姐小朋友跟我玩                                 家庭中独子(绝大多数)
        妈妈(家人)总不在身边                              家人一直陪伴
        12点左右统一入睡                                        玩累了困了开始睡午觉了
        自己穿脱衣服鞋子                                         家人给穿脱衣服鞋子
        自己洗手吃饭吃点心                                      家人帮助洗手吃饭
        自己搬椅子收拾玩具                                      家人帮助搬椅子收拾玩具
        学习活动需要较长时间坐板凳                        家中自由随意
        教师面对多名幼儿讲述                                   一对一面对面交流

       幼儿园作息时间参考

  7:30-8:45 幼儿来园时间,做游戏

  9:00 盥洗,吃点心

  9:30 自由活动

  10:00 学习本领

  10:30 户外运动

  11:00 午餐

  11:30 室外散步或看电视

  12:00-14:30 午睡

  15:00 吃点心、游戏

  16:00 离园

  尽管入园是指孩子入园,但事实上孩子是没有经验的,他们无法预知离开家到一个新环境会是怎样的情景,所以不会提前有什么心理上的不适。也不会因此产生不良的情绪。但家长会根据经验判断孩子到了陌生的环境中肯定会受不了,家长切记不要将这种顾虑造成的焦虑感传导给孩子,这样只会加重孩子的焦虑感。

我想留学  评论于  2012-4-16 11:09:49

       描绘真实在幼儿园情况

  宝贝三岁了,已经可以理解很多成人的语言。因此,成人可以先用描述的方式,平静、随意地跟宝宝谈论幼儿园,告诉宝宝:宝宝就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和小朋友,大家一起玩游戏一起学本领一起午睡一起吃点心……;或者通过讲故事等形式让宝宝对幼儿园有一个基本了解和印象;还可以采用过家家的形式让孩子切身体验幼儿园的程序并对“幼儿园”这个词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老师和小朋友不再完全陌生。

  上海学某幼儿园老师提醒:

  事实上,很多家长都知道应该鼓励孩子入园,多为孩子描绘幼儿园美好的事物,给予孩子积极暗示带来美好的预期,当然这是必须的;但切记不要只用滑梯、蹦床呀等活动器械吸引孩子,使孩子误以为幼儿园是一个游乐场一样的场所。结果,孩子在入园后发现幼儿园并不是当初体验的那样玩过了就可以回家,种种 “非真实”描述易引发对幼儿园失望。

  不恰当描述之举例:

  家长:“看,幼儿园有这样的大滑梯,上了幼儿园以后你可以天天在这里玩滑梯了”。

  (老师提醒:这样说,孩子只记得天天玩滑梯,以为在幼儿园就是天天玩滑梯。)

  家长:“老师特别好,他们就像妈妈一样”。

  (老师提醒:孩子发现,老师并不会像妈妈一样对待自己,她们的眼神和处理方式都不像妈妈。)

  家长:“小朋友都上幼儿园,他们在幼儿园可高兴了”。

  (老师提醒:孩子上幼儿园后发现小朋友们哭得很厉害;有小朋友会和他争夺玩具、有小朋友不理他……)

  幼儿园每天给小朋友吃漂亮的小蛋糕,幼儿园的饭可好吃了。

  (老师提醒:当孩子发现幼儿园的饭不是熟悉的口味时,可能会不接受,那些好吃的食物在哪里呢?)

我想留学  评论于  2012-4-16 11:12:25

  调整生活节奏

  根据幼儿园里的作息制度,绝大部分幼儿园每天中午11点就会让孩子吃午饭,12点即开始午睡,而实际上很多孩子作息时间与此大相径庭。爸爸妈妈最好了解所报名幼儿园的具体作息时间,用较充裕的时间调整适应,否则很可能会形成为了适应而适应的局面,那是临时抱佛脚的做法。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往往会容易导致生病,反倒会适得其反。

  加强自理能力

  与家里不同的作息制度,宝宝入园后还必须要做自己在家还不会做的事情,这造成很多宝宝入园适应困难。虽然老师也会帮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宝宝,但是如果长期如此,宝宝容易形成不良的自我评价——“我比别人笨”,这样的自我评价有可能伴随宝宝一生。所以,在宝宝入园前,要培养宝宝睡眠、吃饭、如厕等各项生活自理能力,以减少宝宝入园后的焦虑和自卑

  功课1:心理卫生课

  宝宝上幼儿园,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件大事,任何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因素都会使宝宝不愿意去幼儿园。要使宝宝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是首要的。

  目标:让宝宝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自豪: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了!

  向往:幼儿园里可以学好多本领,还有很多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可开心啦!

  熟悉:我知道幼儿园是什么样子,做什么事情,妈妈都告诉过我。

  安心:爸爸妈妈很爱我,老师也会喜欢我。

  【专家建议】:

  看看幼儿园的生活

  参观班级,观看小朋友们的上课、玩耍;瞧一瞧盥洗间、午睡房等地方;玩一玩幼儿园里的大型玩具……要让宝宝感觉到,幼儿园是一个美好的地方。

  讲讲幼儿园的故事

  全家都对去幼儿园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赏。在和邻居朋友们玩耍时,故意大声表扬某个宝宝认识的小朋友,并得出结论:“难怪呀,原来是上了幼儿园呀,宝宝如果上了幼儿园也会很棒的……”这样,宝宝对幼儿园会有一种期待的心理。

  常常给宝宝描述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比如,上幼儿园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跟老师学本领,可以参加各种有意思的活动等等。宝宝要是任性、不听话,就对他说:“如果你表现好,才能让你进入幼儿园”。

  还可以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宝宝向往幼儿园的生活。比如讲一些小动物离开妈妈独立生活的故事,让宝宝知道幼儿园是宝宝们的乐园,是学习本领的地方。

  交交新朋友

  在宝宝正式入园前,最好帮助宝宝认识一两个同一个班级的同伴,这样,宝宝在进入幼儿园时,班级里有熟悉的同伴,宝宝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便会减少很多。

  功课2:自理能力训练课

  与家里不同的作息制度,必须要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造成很多宝宝入园适应困难。虽然老师也会帮助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宝宝,但是如果长期如此,宝宝容易形成不良的自我评价——“我比别人笨”,这样的自我评价有可能伴随宝宝一生。所以,在宝宝入园前,父母要调整宝宝的作息,培养各项生活自理能力,以减少宝宝入园后的焦虑和自卑。

  睡眠训练

  选择好幼儿园后,家长应详细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如:早上入园时间、上下午吃点心的时间、午餐时间、午睡时间等,然后在入园前的两三个月中逐步把宝宝在家的作息习惯调整到与幼儿园一致。主要包括:早睡早起,每天午睡,独立入睡。

  吃饭训练

  固定时间和地点自己吃饭。不给宝宝喂饭,鼓励宝宝自己吃。多鼓励,耐心些,可以让宝宝对自己产生信心;宝宝吃得好时要及时奖励或肯定;如果吃饭过慢,可以用竞赛的方式逐步限定他吃饭的时间,还可以一次少盛一点饭,吃完再添,这样让宝宝在吃完后享受一种成就感。

  如厕训练

  有的幼儿园使用的是幼儿坐便器,宝宝用起来比较方便。如果是蹲坑,由于宝宝没用过,就得事先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训练:在平地上摆两块砖,间隔一定距离,和宝宝比赛上、下、蹲下、起来的动作,并逐渐加宽两块砖中间的距离和高度,反复练习,直至熟练。

  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

  在口渴时会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

  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告诉宝宝出现便意时,要及时告诉老师,万一已经便出,也要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换裤子。

  平时可有意识地叫宝宝做一些这方面的练习。“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

  功课3:准备入园礼物

  与宝宝一同准备上幼儿园时所需的衣服和用品,可以增强他去幼儿园的意愿。

  书包:带宝宝一起去商店挑一个可爱的小书包,写上宝宝的名字,利于老师辨认。其实对于刚入园的宝宝来说,书包里装些什么是无所谓的,只要每天能背着心爱的书包上幼儿园,他就有一种成就感。

  衣服:给宝宝准备一些适合在幼儿园穿的衣服,把那些不易穿脱的裙子和背带裤收起来,衣服或裤子上最好有放手帕的口袋。另外准备一二套内衣裤,因为宝宝年龄小,换了环境容易紧张而尿裤子。

  鞋子:为宝宝挑选一双舒适合脚的鞋子,因为幼儿园户外活动较多。可在鞋子上贴上卡通图片,帮助他分清左右。如左鞋贴上猴子的左半脸,右鞋贴上猴子的右半脸,穿对了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猴子脸。这样特征明显的鞋子还能避免宝宝之间穿错鞋。

  玩具:一般幼儿园都允许初入园的宝宝带一两件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手里拿着自己熟悉的东西,宝宝会有一定的安全感。让宝宝挑选自己喜欢的、体积适中、无尖锐突起、表面光滑或柔软的玩具2~3个,轮流带去玩。

我想留学  评论于  2012-4-16 11:15:08

  创设倾听和表达环境

  孩子入园则意味着进入集体中生活,这与在家中的环境完全不同,老师面对十几个孩子的表达方式必定不同于家中父母仅仅对着一个孩子,所以妈妈们应该逐步改变与宝贝面对面交谈的习惯,积极、耐心地关注和倾听孩子,有意识地培养宝贝的倾听能力;创设利于宝贝表达的环境,让宝贝学会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

  当然,家长的倾听能力培养

也是不可忽视的,当孩子有不正常表现时,父母应当通过倾听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注意倾听的方法,采取一个有效的行为过程,帮助孩子抚平内心的创伤,避免暗示,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

  如以下情况要让宝宝学会大声清楚地表达自己:

  1.在口渴时会要水喝,或自己主动去喝水。

  2.身体不舒服时会说出或用手指出具体的地方(例如:头痛、肚子痛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利于老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告诉宝宝出现便意时,要及时告诉老师,万一已经便出,也要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助换裤子。

  4.平时可有意识地叫宝宝做一些这方面的练习。“告诉妈妈,你想干什么?”“你刚才玩什么呀,给爸爸讲讲好吗?”

我想留学  评论于  2012-4-16 11:17:45
本帖最后由 我想留学 于 2012-4-16 11:18 编辑

         安全常识多叮嘱

  就算你和幼儿园老师都已经想得很周到做得很到位,但如果你那个人小主意大的宝贝不配合或一点儿安全常识都没有的话,仍然会存在安全隐患。那么,在孩子入园之前,应该掌握哪些安全常识呢?

  1、幼儿园组织外出时不要离开集体,有事告诉老师。

  2、不要把小玩具或豆子等物品放进自己或小朋友的嘴里、鼻子里和耳朵里。

  3、不爬树、爬墙、爬窗台、扒窗户。不从楼梯扶手上往下滑。没有成人看护不从高处往下跑或从低处往上蹦。

  4、推门时要推门边,不推玻璃,不要把手放在门缝中。

  5、不吃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6、能说清楚自己的姓名、家长姓名电话、家庭住址。

我想留学  评论于  2012-4-16 11:32:28
本帖最后由 我想留学 于 2012-4-16 11:34 编辑

  宝宝在幼儿园时自我服务:

盥洗

洗手.jpg


吃饭

吃饭.jpg


午睡

午睡.jpg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孩子入园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尽管为了孩子入园,可能家长与孩子一起提前做足了准备,但孩子由于个性气质、带养方式等不同,入园后仍会发生这样那样我们始料未及的状况,但家长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坚定信念,相信教师并多与之沟通,才可以与教师一起用心、用情、用爱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


桔子香水  评论于  2012-4-19 10:05:45
谢谢斑竹分析的很详细,,收藏了
奕奕妈妈  评论于  2012-4-20 17:33:10
很好很不错,斑竹辛苦了
我的名字叫千喜  评论于  2012-4-21 10:13:57
嗯,不错不错,难得看到斑竹发那么多,辛苦了
guyeli  评论于  2012-5-7 13:35:32
写得很详细,认真学习了!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