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CEO  发表于 2011-5-14 13:45:30| 5325 次查看 | 7 条回复
亲子游戏:
宝宝最好的学习范本就是你

跟宝宝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一起大笑——每天的亲子交流就是最有效的学习。但有的时候,你是不是很难想到促进宝宝大脑发育的新方法。给你推介50种有趣、科学的亲子招术,相信一定能激发你的灵感!

眼神的交流。当可爱的宝宝睁开双眼时,你一定要把握住这短暂的第一时刻,用温柔地延伸凝视她。要知道,婴儿早期就能认清别人的脸,每次当他看着你的时候,都在加深对你的记忆。

呀呀儿语。你看到的可能只是一张天真无邪,不谙世事的小脸,但不妨给他一点机会,让他也能和你交谈。很快,他就会捕捉到与你交流的节奏,不时地插入几句自己的“言语”。

母乳喂养。尽可能地用母乳哺喂宝宝。妈妈在哺乳的同时,给宝宝哼唱儿歌,轻声细语地与他交谈,温柔地抚摸他的头发,这样可以增进你们的亲子关系。

吐舌头。有实验表明,出生2天的新生儿就能模仿大人简单的面部表情。

照镜子。让宝宝对着镜子看自己。起初,他会觉得自己看到了另外一个可爱的小朋友,他会非常愿意冲着“他”摆手和微笑。

呵痒痒。笑声是培养幽默感的第一步。你可以和宝宝玩一些小游戏,比如“呵痒痒”等,有助于提高孩子参与的积极性。

感觉差异。把两幅较为相似的画放在距离宝宝8—12寸的地方,比如,其中一幅画中有棵树,而另一幅中没有,宝宝一定会两眼骨碌碌地转,去寻找其中的不同。这对宝宝今后的识字和阅读能力大有帮助。

共同分享。带宝宝外出散步的时候,不时地跟他说你所看到的东西——“看,那是一只小狗!”、“好大的一棵树啊!”、“宝贝,有没有听到铃声了吗?”……最大限度地赋予宝宝扩充词汇的机会吧。

一起傻。小家伙非常喜欢和你一起发出傻呼呼的声音——“噢咯”、“嗯哼”等,偶尔还会发出高八度的怪叫声。

共同歌唱。尽量多学一些歌曲,不妨自己改编歌词,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给宝宝唱歌,还可以让宝宝听一些优美动听的歌曲,研究表明,在音乐的熏陶下,有助于孩子数学的学习。

换尿布时间到。利用这一时间让宝宝了解身体的各个部位。一边说,一边做,让宝宝的小脑袋瓜与你的言行同步。

爬“圈”。妈妈躺在地板上,让宝宝围着你爬。这是最省钱的“运动场”了,而且很有趣,它可以帮助宝宝提高协调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购物时光。留点空闲,去超市逛逛。不同的面孔,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物品,不同的颜色,会使宝宝欢欣鼓舞。

提前预告。睡觉关灯之前大声地宣布:“睡觉喽!妈妈要关灯了。”让宝宝慢慢地领悟因果关系。

没事逗着乐。轻轻地对着宝宝的脸、胳膊或小肚肚吹气,逗宝宝“咯咯”笑。

揉纸巾。如果宝宝喜欢从盒子里抽取纸巾,就随他去吧!看着他把纸巾揉成一团,再看着他将其展开,花几分钱就能有一个可以训练宝宝感官能力的好玩物,何乐而不为呢?你也可以把小玩具藏在纸巾下面让他找,不过,当宝宝找到的时候,一定要大加赞赏哦!

小小读书郎。给8个月大的宝宝读故事,两三遍之后,他就能够意识到文字的排列顺序了。给宝宝读书,对他的学习语言真的很有帮助哦!

躲猫猫。玩捉迷藏的游戏能让宝宝笑声不断。他会认识到消失的东西还会回来。

触觉体验。用不同质地的布料(丝绸、丝绒、羊毛、亚麻布等)轻轻地抚摸宝宝的面颊、双脚或小肚肚,让他体验不一样的感觉。

感受宁静。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和宝宝静静地坐在地板上——没有音乐,没有亮光,也没有游戏。在宁静中感受周遭的世界。

家庭影集。将家人和亲朋好友的照片制作成影集,经常翻翻,有助于宝宝增进记忆。当姥姥来电话时,不妨让宝宝一边听电话,一边看着照片上姥姥慈祥的面容。

与食物亲密接触。为宝宝准备一些小零食——青豆、面包片或苹果片,训练他的抓捏功夫,探索手眼协调能力。

丢丢捡捡。看着小家伙把东西从桌子上一样又一样地扔到地上,虽然你的头都快气炸了,可你还得坚持不懈地去捡哦,因为你的宝宝正在探索“地球引力”的奥秘呢。如果方便,你还可以给他几个乒乓球,并在他的桌子下放一个篮子,让他瞄准,发射!

试试运气。挑选几个空盒子,把一个小玩具放在其中一个盒子里,不断地掉换盒子的位置,让宝宝猜猜玩具在哪里?

越过障碍。把沙发垫、枕头或靠枕放在地板上,和宝宝一起爬过去,绕过去,看看谁更快。切记要让宝宝多赢几次,这样他才会更有积极性哦。

“走走看看”。在房间里布置一些玩具,让宝宝以不同的速度爬行,并可以不时地在一个有趣的地方停下来看一看,玩一玩。

接受挑战。宝宝长大了,他会发挥自己最大的想像力向你挑战,那就得看你是否能做得跟他一样好了。譬如发出奇怪的声音、向后爬或是啃玩具。

做鬼脸。鼓起你的腮帮子,当宝宝摸你的脸颊,你就吐气;当他拉你的耳朵,你就吐舌头;当他摸你的鼻子,你就邹眉耸鼻……不时地变换方式,让宝宝有一种新鲜感。

触摸物品。抱着宝宝在房间里到处逛逛,用他的小手触摸窗户、电话机、冰箱及电视机摁纽等,一边摸一边告诉宝宝它们的名字。

编故事。挑选一些宝宝最喜欢的故事,把其中的主人公换成他的名字,他会觉得更有趣。

自制动物书。去动物园的时候,给动物拍照,结集成一本相册。时常拿出来和宝宝一起欣赏,让他找一找大象、海狮和老虎,你也可以在一旁为动物配音。

让宝宝自己做主。在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宝宝在两者之间自由选择,例如让他自己挑选吃饭的小碗。这样他会感到非常自豪,因为他的决定受到了你们的重视。

回忆“过去”。和宝宝一起观看家庭录像带,回顾他第一次洗澡、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叫妈妈,一边看一边讲述,这不仅能增强宝宝的记忆力,还能提升其语言能力。

点点数数。数一数楼梯的台阶,数一数宝宝的手指,数一数家里有几个人。养成一种大声数数的习惯,很快的,宝宝就会加入其中和你一起数数了。

看图回答问题。找一本宝宝熟悉的图画书,指出其中的细节,从抽象到具体向宝宝提问,如“小兔子爱吃萝卜吗?”(抽象)或者“小兔子在吃什么呀?”(具体)

关掉电视。宝宝需要和你亲密交流,这是电视节目无法给予的。

寻找“小汪狗”。不时地把书本合上,考验一下小家伙的记忆力,看看他是否还记得书中的小汪狗在哪里。

转起来吧,宝贝。抱着宝宝像芭蕾舞演员一样旋转起来。

匹配游戏。挑选宝宝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特写照片,一式两份。将照片正面朝上摆放在地板上,帮助宝宝找出两张一样的。

雨中游戏。在小水坑里踩踩,在湿草地上坐坐。虽然有点脏,但非常有趣,宝宝会在快乐中感觉干与湿的区别。

捕捉昆虫。和宝宝一起在书籍或杂志中认识昆虫(瓢虫、蟋蟀及蝴蝶),然后到大自然中去捕捉。

培养幽默感。指着爸爸的照片叫“妈妈”,然后告诉宝宝弄错了,大家一起为“错误”而开怀大笑,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宝宝的幽默感。

穿衣游戏。让宝宝穿上爸爸的旧衬衫,看看他的反应,相信他的创造力一定会让你感到吃惊。

感知容量。准备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在洗澡的时候,让宝宝把水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有的时候会溢出来,有的时候却装不满,那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哪个杯子大,哪一个杯子小吧。

认知颜色。选定一种颜色,带着宝宝一起寻找家中所有相同颜色的物品。

干家务。当小家伙蹒跚学步时,他就会帮你扔垃圾啦!不信?!你就试试吧。

图书馆一游。千万不要错过了讲故事、看书的好机会哦。

认识ABC。每周一个英文字母。例如,在冰箱上贴A字母磁贴,吃A字形的饼干,把水果切成A字形,用树枝在沙地上写出A字母等。

老玩具新玩法。把一些旧玩具翻出来,你会惊奇地发现宝宝有了一些新的玩耍方式。

情感交融。临睡前抱着宝宝,问他这一天里什么让他最高兴,什么让他最伤心?帮助他回忆今天,感知过去,及时了解他的情感。父母应坚持这一职责,直到孩子跨入大学校门。
开朗宝宝必备游戏
    一个开朗乐观,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爱心的孩子,在人生路途中往往会得到更多的掌声和机会。而培养其良好的性格,就要年轻的爸爸妈妈从孩子小时候,从小事做起,比如,做游戏。别小看了游戏,通过轻松活泼的游戏,
让孩子在高高兴兴中潜移默化得到滋养,爸爸妈妈开心,宝宝更乐。
游戏规则:玩游戏是小朋友真正的快乐、真正的意愿,在游戏的世界中没有对错之分,所以即使大人是想让孩子通过游戏来学习,也一定要让孩子自由地去想象、去尝试。
√鼓励孩子有探索的勇气。
√了解孩子真正的意愿,不要多加阻止,让他全身心投入快乐的游戏中。
√善用赞美的说话,胜于物质上的鼓励,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太严厉的管制容易造成孩子自我规限,失去创作空间。
×不要选太具教育意义的游戏,以免减少孩子发挥联想力的机会。
第一场:斗记性
    平时多做这一类趣味训练,吸引孩子多观察周围的事物,通过对话增进孩子语言和社交沟通的发展,有助于孩子的语言能力和对生活的热情。
★记颜色 适合对象:2-6岁
    带孩子上街的时候,不妨与孩子玩个比赛记忆力的游戏,测试孩子的记性。方法很简单,可以对孩子说:“让我们记住在街上看到的红颜色的东西,回家后比比看谁记得最多?”
★记水果: 适合对象:3-6岁
    带孩子去买水果的时候,还可以和他一齐记住水果店中看到的水果,加家后画在画纸上,看谁记得多。
游戏时不要用命令强迫孩子记着所看见的水果,不妨以比赛方式吸引他自发地观察。当孩子想不出答案时,试着提供一些线索让孩子再思考。
★玩具D.I.Y.: 适合对象:2-6岁
   介绍一种简单的自制玩具,在家与孩子一起玩,也可以锻炼孩子的记性。在画纸上平均画上6种(每种2个)不同的花朵,并填上不同颜色;让孩子看上一眼之后,用杯盖盖上图案。然后让孩子去打开杯盖,第次2个,揭中相同的花朵图案可得1分。
第二场:斗爱心
    让他们身体力行,亲身体会自种蔬果的乐趣。
★自己动手种菜
    在阳台开辟一个自然角,让孩子自己种蔬果,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像黄瓜、葱等都是可行的。督促孩子自觉按时浇水,发现杂草时就要自己拔掉。到了收割的时候,用剪刀小心地剪下青绿的蔬果,让孩子尝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专家意见
    1、教孩子种菜时,选择一些较快收成、主干成长条形或生长变化较大的植物来种,一来可以明显地让孩子明白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变化,二来不怕孩子因看不见成果,缺乏耐性而失去栽种的兴趣。
    2、选择一些孩子喜爱和可食用的植物来种,当收成时让孩子尝尝亲手种的蔬果,特别有一份成功感。
    3、开始种菜之前,先给孩子穿上围裙和雨靴,就不怕弄脏衣物。
★趣味田园玩具
    蔬果模型:不是每样植物都能够成功种出来,要让孩子更具体地认识植物的形态和颜色,仿真的模型蔬果可说是最佳代替品。通过观察、触摸和解说,可以丰富孩子对大自然的了解。
看图认字:每张图画卡片上印着不同蔬果的模样和名称,有助于孩子学习认字。
配对卡片:一套4种不同植物图案的纸卡片翻转洗匀,让孩子每次揭开两张,把相同的配成1对。反复做配对游戏,加上卡片上印有植物名称,有助于孩子对植物和名称的认识。
第三场:斗责任心
    其实就是“过家家”,让孩子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学习一同的情绪表达方式,对他们的自信心、责任感用社交行为都有很大的帮助。
★模仿熨衣服 做家务可让孩子体验妈妈的感受,也可以知道家人情绪表达的方式和原因,有助于学习和人沟通。
★模仿煮饭 最容易让孩子代入妈妈的角色,明白成年人的工作与情绪表现之间的关系。
★模仿讲故事 可以用8个木偶代表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让孩子设想他们面对不同处境的反应,比如,爸爸生气时,妈妈怎么办,可以培养孩子与人沟通和社交的技巧。

越玩越聪明
0-3岁是人的一生中最为关键的时期。
一个人的智力、性格、语言能力、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通过父母与宝宝之间的亲密游戏来实现的。
   0-3岁的宝宝不是只能吃喝拉撒睡,相反,他们一直在游戏中学习运用自己的身体及感官领会周围的世界,进而拓展自己的全方位能力。
下面是育儿专家们提供的14个游戏,让您和宝宝可以从周一玩到周日,开开心心开发宝宝的大脑。
星期一
A、宝宝大变脸
   妈妈做出各种表情(夸张点,没关系),宝宝来模仿:笑了、生气了、难过了……再来指认五官,妈妈说,宝宝指(反过来也有趣)。指对了,亲一下,指错了,刮鼻子。(适合1岁半以上的宝宝)
B、苹果娃娃逃不了
   一只苹果娃娃藏到了橘子娃娃中间,宝宝把它找出来。可是要蒙上眼睛,先来尝一尝,找到了吗?再来闻一闻,还可以摸一摸,苹果娃娃逃不了。(适合2岁以上宝宝)
星期二
C、翻翻瓶盖
   找一堆大大小小的瓶盖,盖内贴上小图案(吃的、用的、小动物都可以)。图案向下,妈妈和宝宝轮流翻,然后说出自己翻到的是什么。全翻出来后,由妈妈提议,如:吃的东西,宝宝就把所有有食物图案的瓶盖找出来。妈妈可以帮助宝宝一起找。(适合2岁半以上宝宝)
D、捉迷藏
    妈妈把小动物玩具分别放到床下、椅子下、纸篓里……凶猛的大老虎来了,小动物们都躲起来了,请宝宝仔细找找,小动物都藏在哪里?比如小兔子在桌子底下、小猫在柜子里,让宝宝学会运用句子:××在××下(上、里等)。(适合2岁半以上宝宝)
星期三
E、我要回家
  准备一些三角形和方形卡片,两只盒子(分别贴上三角形和方形,作为图形宝宝的家)。妈妈可以这样说:“图形宝宝出来玩,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宝宝来帮个忙,送它们回家吧。”如果宝宝玩得高兴,你还可以让宝宝用卡片拼几种简单的图案。(适合2岁半以上宝宝)
F、小小音乐会
    搬出小鼓、小铃、小喇叭……等玩具小乐器,来敲敲打打,听听发出的不同声音(让宝宝找找看,家里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做乐器)。然后,妈妈背对着宝宝敲打乐器,让宝宝辨别声音,说出妈妈正在敲打的是哪个乐器。你还可以敲打出不同的节奏,让宝宝模仿其节奏。(适合1~3岁宝宝)
星期四
G、玩水时节
   一个大盆装上水,小勺、小瓢、塑料碗、塑料瓶、塑料袋、小针筒、小水枪……开始玩水喽!让宝宝舀来舀去,抓抓水,泼泼水,塑料袋扎上洞眼做“莲蓬”,用针筒吸水……水里的乐趣说不尽!(适合1岁半以上宝宝)
H、猜猜我是谁
    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来做客,妈妈扮小动物,模仿动物的叫声或动作,然后问:猜猜我是谁?我喜欢吃什么?你知道我怎么吃东西?宝宝答对了,客人请进门,宝宝找出小动物爱吃的食物卡片招待客人。交换角色再玩一遍,也很有趣哦!(适合1岁半以上宝宝)
星期五
I、手帕的故事
   花花绿绿的儿童手帕,妈妈说一个手帕上的故事,请宝宝把它找出来。挑几块画面有情节的,贴在硬纸板上,制成二三页的手帕书。妈妈和宝宝一起看着手帕书讲故事。(适合1岁半以上宝宝)
J、小小饲养员
   开口式纸盒两只,分别贴上小白兔、小猫图片,一些青菜、萝卜、蘑菇、鱼的卡片。小白兔和小猫肚子饿了,小饲养员给它们喂些吃的吧。请宝宝根据动物的食性用勺子喂食。鼓励宝宝边喂食边说。如:小兔吃蘑菇、小猫吃鱼。可以逐渐增加难度:动物盒可以先平放再竖放,开口及勺子可由大到小,动物角色也可以由两种到三四种。(适合1岁以上宝宝)
星期六
K、影子游戏
  轮廓特征明显的动物卡片,再在纸板上画出其影子轮廓线。宝宝先来猜猜看,这是谁的影子?再用卡片摆一摆,是它的影子吗?妈妈还可以做做手影游戏,让宝宝猜一猜。(适合1岁半以上的宝宝)
L、大大和小小
   大娃娃、小娃娃各一只,娃娃服饰、碗、盆、皮球、汽车等大小各一套。一个娃娃叫“大大”,另一个叫“小小”,大大用的东西都是大的,小小用的东西都是小的,请宝宝帮它们分分开。(适合2岁以上宝宝)
星期日
M、打电话
   两三岁的宝宝喜欢自说自话、自娱自乐,所以他们都喜欢打电话。妈妈扮成各种角色(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小表妹或各种宝宝喜欢的小动物),和宝宝用玩具电话机聊聊天吧:喂,我是妈妈,你是谁呀?……(适合2岁以上宝宝)
N、拥抱大自然
   天天在家里做游戏可不行,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在户外!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去散步、郊游吧。看看蓝天、云朵,想一想,云朵像个啥?;认认街道旁的树和花,审美情趣也许就在宝宝的心里悄悄生长了;向小鸟、小狗问个好,做个爱动物的好宝宝。(适合0-3岁的宝宝)
孩子,咱家不穷,鸭蛋就不要带回来了吧!
未来CEO  评论于  2011-5-14 13:45:54
和孩子玩益智游戏
依次说出名称 把6样东西按先后次序排列在桌上,让孩子看上几十秒钟,然后遮起,要求孩子凭记忆依次说出这6样东西的名称。
颜色  让孩子闭上眼睛,说出你穿戴的衣帽鞋袜是什么颜色的。如果你也闭上眼睛说出他穿戴的衣帽鞋袜的颜色,将会引起孩子对这种游戏的更大兴趣。
物品  当着孩子的面把8种不同的小物品分别藏好后,再让孩子将这些物品一一找出来。  
看图说话  把15张不同内容的图片,放在桌上,叫孩子看一会儿,然后盖上。要求孩子把所看到的图片内容尽可能准确地叙述一遍。
"飞机降落"  将一张大纸作为地图贴在墙上,纸上画出一大块地方作为"飞机场"。再用纸做一架"飞机",写上孩子的名字,上面按上一枚图钉。让孩子站在离地图几步或十几步远的地方,先叫他观察一下地形,然后,蒙上眼睛,让他走近地图,并将"飞机"恰好降落在"飞机场"上。
看橱窗  这个游戏适合在带孩子外出时进行。路过商店橱窗时,先让孩子仔细观察一下橱窗里陈列的东西。离开以后,要求孩子说出刚才所看到的东西。

亲子游戏【二】(适用于1—2岁)
搭“拱桥”
目的:让孩子尝试以人的身体来搭“拱桥”,探索和体验身体的功用。
玩法一:单人“拱桥”
  1、一人双手和双脚着地,腰弯曲,头低下。这样,他的手、头、背和脚面形成一座弯曲的“拱桥”。
  2、一人坐在地上,双脚并拢着地,膝盖弯曲朝上。这样,弯曲的腿面形成一座“拱桥”。
玩法二:双人“拱桥”
  1、两人相对而站,间隔一定距离,上身前倾,双手搭在对方的肩上,头碰头低下。这样,两人的身体形成一座大的“拱桥”。
  2、两人间隔一定距离,相对而坐,上身向后仰,用肘部支撑着地,双脚并拢前伸,与对方的双脚合拢。这样,两人的下肢形成一座低矮的“拱桥”。
提示:在玩这个游戏时,爸爸妈妈应在旁边加以指导和保护,也可播放活泼欢快的乐曲,以增添游戏的气氛和趣味。

默契大考验
准备: 形状、大小不等的积木若干。
玩法:
    1、将积木分为两组(两组中各有相同大小及形状的积木),您和孩子各拥有一组。
    2、孩子和您都闭上眼睛各自选取一块积木,握在手心。
    3、由孩子发号施令:"一、二、三,张开眼睛!"然后打开手心,看看彼此所拿的积木是否相同。若是,则拿出来放在一旁;若不是,再重复进行游戏。

亲子游戏【三】(适用于2—3岁)
警长的游戏
目的:学习仔细有效地倾听并照着指示去做。
玩法:
  1、家长扮演指挥官,孩子扮演警长来执行任务。
  2、家长可以连续口述三四个指示,要求孩子依照所说的次序一个一个地做出来,这些指示要说得简明扼要,但只可以说一次,不要重复。
  3、指示的项要依照孩子的程度而有所加减。
提示:
  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人,要他们去做些事的时候,他们总是会忘掉其中一些,因此特别介绍这种游戏,希望孩子从小就有训练,以至于将来可以把事情做得完善。

我是手推车
目的:训练孩子身体悬空,两手着地爬行。锻炼颈肌、臂肌、腰肌及腹肌。
玩法:
  1、抱腰推行
要求孩子两手撑在地上,两腿伸直,妈妈双手托住孩子腰部向上抬起,使两腿离开地面,同时对孩子说:“宝宝是小推车,要用两手代替车轮向前爬行。妈妈是推车人,我向前推时,你要用两手掌在地上轮换着向前爬行。”然后,边推腰部,边指导孩子向前爬,向左或向右转弯。
  2、抱腿推行
要求孩子两手仍旧掌握在地上,妈妈站在孩子的脚后,用双手将孩子的小腿向上抬起,向前方推着,促使孩子爬行。同时说:“推呀推,推呀推,小推车向前走。向左走,向右走,到站了,停下来。”
提示:爬行时间和距离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操之过急。先玩游戏1,待孩子玩熟练后,再玩游戏2。在游戏中教认左右方向。

手帕猜谜
准备:一条大手帕或毛巾,食物或物品(可以被毛巾遮盖住的)。
玩法:拿出一样食物或物品,用毛巾或手帕遮住,然后让孩子触摸一下它的形状和大小,猜猜它是什么。如果这样东西太难了,你可以给他一些提示,例如:"它的味道很甜"、"它有很多水"、"它是铁做的"等。当谜底揭晓后,你可以进一步让孩子分类,例如:水果类、蔬菜类、文具类等。

玩纸箱
目标:训练宝宝身体的柔软度,也可以培养宝宝的创造性。
准备:一个大纸箱。
玩法:爸爸、妈妈给宝宝准备一个大纸箱,可以做个山洞让宝宝玩。宝宝在缩身体钻过山洞的动作过程中,可以训练身体的柔软度。玩法可以由宝宝自己想,如把箱子当房子玩,开个小门,开个小窗;把箱子背在身上走路,扮成蜗牛的样子等等。相信您的宝宝一定可以想出更多更好玩的玩法。

袋鼠和狗熊
目标:训练孩子动作的控制能力,培养亲子情感,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玩法:孩子扮演小袋鼠站在前面,妈妈扮演袋鼠妈妈站在后面,双手搭在孩子的肩上,然后两人节奏一致地向前跳跃。扮演大狗熊的爸爸从另一房内走出,袋鼠妈妈和小袋鼠赶紧站住不动。大狗熊绕着他们转一圈,并做一些怪相。袋鼠妈妈和小袋鼠不许笑也不许动,直到大狗熊走回房内才可以继续向前跳。

水果配对
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认知的匹配。
准备:
    1、购买好4种以上水果若干;
    2、果盆4个。
玩法:
    1、出示苹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贴有苹果、梨、香蕉、桔子图案或字卡的果盆各一个。
    3、让幼儿进行水果配对,将水果放到相应的果盆里。
    4、根据实物水果的形状、颜色与果盆上水果图案进行认知匹配。
    5、让幼儿学说水果名称。

鹦鹉学说话
玩法:小一点的孩子都喜欢模仿周围的人说话,因此,父母可以和他玩这个游戏。要他仔细听父母说的话,然后再复述一遍。例如“你好吗?”“我很好。”“今天天气很好。”先从一些简单的话开始,再慢慢进展到较为复杂的,甚至也可以试试一些简单的绕口令,如:“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
  除了简单的话语外,也可以模仿各种声音,如动物的叫声、有节奏的
敲击声或几个简单的乐音等。

挤眉弄眼
玩法:
  1、和孩子一起数“1、2、3”之后,轮流动动自己的脸蛋儿:皱皱眉
头、歪歪嘴、闭上眼睛、眨眨眼、拉拉耳朵、拍拍脸……变动得越奇特越
好玩。
  2、开始玩时,不妨父母引导孩子模仿,或是限定某个器官的变动;
玩得起劲后,大家一起自由发挥,随意地挤眉弄眼。

兔子跳圈
目标:练习双脚离地连续跳,2岁半以上的宝宝可以连续跳2米,不宜距离太长,以免宝宝疲劳。连续跳是练习弹跳力的方法之一。
玩法:头带兔子的头饰或者竖起两个手指放在头上代表兔子耳朵,双足离地跳跃,跳到终点。在院子里用粉笔画一个圈作兔子的家,让宝宝离开圈2米,用双脚跳到兔子的家。

我和爸爸踢足球
目标:发展宝宝的腿部肌肉、平衡能力和空间感
准备:彩色吹塑球(球内有小铃铛一个)
玩法:爸爸站在一侧,双腿稍分开,胯下当作球门。让宝宝站在爸爸对面,距离为1米,启发宝宝将球踢进“球门”。如果宝宝采用推、滚等方法将球送入球门,也应鼓励。

玩拖拉玩具
目标:锻炼行走能力
准备:拖拉玩具若干
玩法:家长在前面牵引发响的拖拉小鸡或小鸭边走边说:“快来追小鸡(小鸭)!”让宝宝在后面追着玩具走。家长可故意停下脚步,让宝宝捉到玩具。
建议:家长和幼儿也可以互换位置,孩子拉着玩具车在前面走,家长在后面边追边说:“小鸡(小鸭)等一等。”

过小河
目标:学习跨过障碍物,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和平衡性。
准备:两条彩带
玩法:在地上放两条彩带,两条彩带间需要有一定距离。家长告诉孩子:“这是一条小河。”然后拉着孩子的手一起从彩带上跨过去,并称赞他能干。练习几次后,鼓励孩子自己独立跨“小河”,并提醒他注意不要踩到彩带上。

接球
目的:促进孩子手眼协调性和双手灵活性的发展。
玩法:
  (1)成人与孩子相对,孩子蹲着接成人滚过来的球。
  (2)成人与孩子相对站立,间距1米,成人向地面呈45°角扔球,球落地后反弹起,让孩子接反弹起的球。注意,成人扔球不要用力过猛,以免弹伤孩子面部。
  (3)成人与孩子相对站立,间距0.5~2米,成人把球呈弧线抛给孩子,孩子接住后再抛给成人,如此反复练习。
穿珠子
目的:训练孩子双手精细动作的发展。
玩法:用直径为1厘米的五颜六色的木珠、塑料管、塑料薄板让孩子做穿珠游戏。2岁后可以对木珠的颜色、形状、排列顺序等提出要求。如,可要求宝宝按红——绿——黄——红——绿——黄……这样的顺序穿珠。

学用筷子
目的:让孩子学用筷子夹菜吃饭,并遵守用餐的规矩。
玩法:
  1、可先教孩子学会拿筷子,教宝宝用拇、食、中指操纵第一根筷子,用中指和无名指控制第二根筷子。然后让孩子用玩具筷子练习夹起盘中的带壳的花生、红枣和纸包的糖果等。
  2、要求孩子独立用筷子夹菜和扒饭,把饭吃完。家长可以把孩子要吃的菜先夹到他旁边的一只小碗里,再让孩子自己夹着吃。只要宝宝能将食物都吃完就应大加赞赏,不要怕饭菜撒在桌上。

模仿画画
目的:训练孩子对画笔的控制能力。
玩法:
  1、在孩子模仿画好横线、竖线、“十”字型等基础上,教孩子画圆圈。可先握住孩子的小手,在纸上做环形运动,再让宝宝自己画。开始画出螺旋形的曲线,反复练习,逐渐学会把曲线封口,形成圆圈。
  2、给未完成的画添上几笔,成为一个完整的图形。完成一幅画,既可启发孩子想象力,又增添了宝宝作画的兴趣。

折纸
目的:训练孩子精细动作的协调能力。
玩法:准备好大小不等的各种彩纸,成人先折成简单的形状(1-2个步骤),先让孩子仔细观察,再让孩子将彩纸折成同样的形状。逐渐要求孩子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纸,对齐边,再用拇指和手掌把纸压平。

“空气宝宝”
玩法:父母取旧塑料袋1只,兜满空气使袋子膨胀后,把袋口扎紧,如气球状。让宝宝拿着这个“空气宝宝”,自己向上扔并连续拍打,或与父母对拍,“空气宝宝”下落后,再扔再拍,重复进行,最好不要使其落地。
提示:宝宝与父母对拍塑料袋有一定难度,父母需耐心细致,不但要创设条件尽量让宝宝拍到,还要设法救起宝宝拍过来的袋子,这样袋子不落地,宝宝会很有成就感。如果塑料袋拍破了,可启发宝宝将它丢入垃圾箱,这是一次很好的环保教育。

胖子、瘦子、捏鼻子
目的:促进宝宝听觉与视觉的协调性,促进宝宝反应能力的发展。
玩法:
  1、请宝宝跟着妈妈一边说“胖子、瘦子、捏鼻子”,一边做动作。胖子的动作是学大胖子走路的样子。
  2、等宝宝熟悉上述的动作后,再变化成互做相反的动作。如:妈妈说“胖子”,并做胖子的动作,但孩子必须说“瘦子”,并做出瘦子的动作。

捉影子
2岁左右的孩子运动能力较好,父母可以拿一面稍大的镜子,在阳光下射出亮光,照在地上不同的位置,先让孩子注意到这个光影,然后让他去捕捉,父母可以不断地变换位置,鼓励他随着光影的移动去捕捉,他会玩得很开心。
这个游戏能训练孩子注意力,增强孩子动作的敏捷和灵活性。

小摇船
目的: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性,增进母子亲情。
玩法:妈妈和孩子面对面坐着,孩子双脚分开,坐在妈妈两腿上。两人手拉手,轮流翘起,形似摇船。一边摇着,一边唱着儿歌。

荡秋千
目的:此游戏可锻炼孩子身体,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
玩法:爸爸在家里门框上拴一根绳子,用沙发垫当座垫,孩子坐在上面便可以荡秋千了。爸爸在一旁帮助推,并和孩子一起念儿歌。

《荡秋千》
荡呀荡,荡秋千,
一上一下荡得欢。
像只蜻蜒来回飞,
像只鸟儿飞上天。
孩子,咱家不穷,鸭蛋就不要带回来了吧!
未来CEO  评论于  2011-5-14 13:48:42
亲子游戏3

亲子游戏【四】(适用于3—4岁)
照片上的人是谁
目的:帮助孩子通过观察,找出家人的外貌特征,进而培养孩子认出周围人各自不同的外貌特征。
材料:相册。
玩法:
  1、和孩子一起找一个舒适的地方坐下来,找出孩子的相册。
  2、和孩子一起欣赏一张照片,让他想一想:照片上的人是谁?
  3、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时候的?在什么地方?照片上还有谁?
提示:也可以拿家人、朋友的照片来进行这个游戏。

小鸭跳水
目的: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以及竞争的意识。
材料:四根筷子,较软的羽毛若干,记分牌,小方桌。
玩法:四根筷子在桌子中央摆成一个正方形,成为“水池”,爸爸、妈妈和孩子各坐一边。游戏时,孩子和大人将下巴靠在桌子上,用嘴吹放在桌边的羽毛(小鸭),使羽毛落入“水池”,成功一次得一分。最后以得分多者为胜。
提示:
  1、吹羽毛时只能吹一口气。
  2、孩子取胜后,可以适当地发点小礼物以资鼓励。

娃娃树
准备:很大的白纸和蜡笔。
玩法:
    1、先和孩子在镜子面前照一照,摸一摸脸和手脚,感觉一下自己的身体。
    2、告诉孩子我们要画一个跟他一样的小朋友,鼓励他躺在白纸上,然后妈妈用蜡笔沿着孩子身体旁边画,描绘出孩子的外形。
    3、将此大纸娃娃用胶带贴在墙上。
    4、和孩子一起找孩子的照片和他喜欢的作品贴上去,或一起讨论孩子喜欢的人或物,然后画上去。
    5、最后写上孩子的出生年月日,就完成一张属于孩子的娃娃树了。
由小见大
准备:旧杂志、大信封、卡片纸、剪刀、胶水或浆糊。
玩法:
     1、找一本旧杂志,陪孩子仔细看看里面的图片如汽车、动物、人等。然后把这些图片剪下来,分别贴在一张张的卡片纸上,再把这些图片统统装进大信封里,进行下面的活动。
     2、抽出其中的一张纸片,让孩子只能看到底下的一部分,然后问他:"你看到了什么?两个轮子?那是什么?一只狗吗?再猜猜看。"如果他还看不出来,你可以把纸片再多拉出来 一些,给他较多的线索,直到他猜出来为止,然后再换另一张图片。

捉太阳
目标:培养儿童反应灵活及动作敏捷
准备:小镜子一面
玩法:家长用一面小镜子反射阳光,照在墙上让孩子用手捕捉,照在地上用脚踩踏。也可让孩子互相游戏。
建议:光不能照在儿童眼睛里。开始的时候,光移动的幅度不要太大。待儿童反应较快时再加大幅度。

不倒翁
目标:让宝宝加强平衡能力。
准备:一个不倒翁。
玩法:让宝宝先看看不倒翁,无论怎样推它都不倒。让宝宝学不倒翁站好不扶物,爸爸在宝宝身旁,用右手从后面推宝宝,用左手在前方保护,以防宝宝向前倾倒,以此类推。如果在前、后、左、右等方位推宝宝,宝宝都没有摔倒,爸爸要抱起宝宝举得高高表示鼓励。

快乐的回忆
玩法:
  相机,可说是现代人外出旅游时随身携带的良伴。在“嚓!”声中,多少美好的景色及事物,便在刹那之间留存了下来。
  对孩子来说,外出旅游归来后,看到冲洗好的照片,莫不好奇、雀跃。父母可将照片呈现于孩子的面前。让孩子述说每张照片的内容,并回忆当时的情况。最后,可让孩子依拍摄时间的先后,把相片一一放入相簿里,再从头到尾述说一遍。如此,不但成为一本小游记,也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快乐难忘的回忆。

撕一撕
目标:
1、学习撕的技能,发展孩子手的协调能力。
2、初步知道纸是可以撕的,并体验不同厚薄的纸撕的时候不同的感觉。
准备:各种厚薄不同的纸(信纸、餐巾纸、铅化纸等)。
玩法:
     1、请家长用纸为孩子撕一样小动物,让孩子说说是用什么方法变出小动物的,让孩子也来撕撕纸,从而知道纸是可以撕的。
     2、给孩子各种纸,引导孩子看看、摸摸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让孩子把它们都撕一撕,感觉一下哪些纸容易撕,哪些纸不容易撕。
     3、把一张薄纸分成两半,一半叠成几层,让孩子把两半都撕一撕,比较哪个容易撕,想想为什么。



捉空气
目标:
1、激发孩子对空气的兴趣。
2、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到处存在的。
准备:塑料袋一个。
玩法:  
  把塑料袋打开,用力甩一下,使袋子鼓起来,找找里面有什么?好像什么也没有!捏紧袋口,袋子里好像装满了东西,可就是看不见,用手摸也摸不到。其实袋子里确实有一样东西,它叫“空气”,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用塑料袋在桌子底下、窗台边、阳台上、操场上等地方去装一装,原来到处都有空气。

我会分
目标:巩固对已学红、绿字的区分
准备:家中有红、绿色的物品、字卡:红、绿
玩法:
    1、拿出字卡:红、绿,让幼儿指读。
    2、让幼儿讲出家中有什么物品是红色的、什么物品是绿色的。
    3、家长出示字卡,幼儿指向相应颜色的物品。
    4、家长指红或绿的物品,幼儿出示相应的字卡。

快乐小推车
目标:
1、训练平衡能力
2、训练家长和孩子的协调性
玩法:
  孩子四肢着地趴在地上,家长双手抬起孩子的后腿,孩子用双手慢慢向前移动。
  此游戏进行时,为安全起见可让孩子戴上手套。

摸一摸
目标:培养幼儿的触觉能力,增强认知能力。
准备:一个布袋,自由选择物体(如图书、文具、塑料杯、牙刷、盒子等物品)
玩法:
     1、将所有的物品先让孩子看一看,再放进袋子里。
     2、由孩子伸手进去摸取一件物品,然后问他:“你现在摸到的是么?”然后让孩子猜猜自己摸到的东西,再取出看看猜对了没有。

听一听
目标:
1、感知不同的物体碰撞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准备:小石头、黄豆、米、粗沙子、小瓶子4个(不透明的)、录音带
玩法:
1、请孩子辨认几种东西,并能说出其名称。
2、家长指导孩子把小石头、黄豆、米、粗沙子分别装入空的小瓶子里,并把盖子用透明胶贴紧。
3、家长请孩子闭上眼睛,让孩子摇摇小瓶子,分辨瓶中是什么东西。
4、播放歌曲,家长和孩子一起随音乐节奏摇动瓶子。

打豆腐
目的:锻炼孩子身体的灵活性。
玩法:
   1、妈妈和孩子相对站立,双手互拉开后一高一低。
   2、游戏时,一边换手的高低位置,一边说:“哪边高,哪边低,打豆腐,快来买。”
   3、说完后,让孩子从拉开的双手中间穿插,翻身360度。

老鹰捉小鸡
目的:训练孩子跑的技能,以锻炼孩子的体力和提高身体的协调能力。
玩法:爸爸扮老鹰,妈妈扮鸡妈妈,孩子扮小鸡,让孩子跟着鸡妈妈的步子,自如地控制步子,左右来回跑或拉着妈妈衣服转圈跑。

跳跃
目的:有助于孩子肌肉的发育和身体动作的协调,并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玩法:孩子两腿弯曲,身体略向前倾,手臂向后伸直呈“飞机”状,做好准备。爸爸喊口令:“一、二、三,跳!”孩子双脚往前跳或往下跳(孩子站在高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的物体上)。

平衡
目的:提高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玩法:开始可在地面上画宽约20厘米左右的两条直线,让孩子在两线之间走,不得超出线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再训练孩子走平衡木。要领是双手左右平伸,两腿交*走直线。

颜色感知
目的:熟悉各种物体的颜色,并学习简单语句。
玩法:可以用一些大小、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积木进行练习。首先要求孩子:“拿出一块跟妈妈手上一样的红色积木。”孩子拿 对后,给予鼓励;再要求孩子说“红色积木”,然后过渡到只说“拿出一块红色积木给妈妈”,孩子掌握后,再教认其他颜色。

虎口拔牙
目的:培养孩子动作的灵活性和判断力。
玩法:爸爸当“虎口”,双手环抱坐在椅子上,腿上放些玩具当“虎牙”。孩子当“拔牙”的人,找准机会把“虎口”内的“虎牙”一颗颗拔出来,同时防止“虎口”随时闭合“咬”住自己。

倒蹬自行车
目标:练习腰部和腿部力量,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性。
玩法:家长和孩子躺在床的两头,抬起腿让双方脚心相贴,然后一前一后地蹬腿,像骑自行车一样,一边蹬一边念儿歌:“丁零零,丁零零,骑着车儿上北京。北京有个天安门,天安门上挂红灯。红灯亮,照四方,大家心里暖洋洋。
找物游戏
目的:
  训练孩子的触觉以培养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
玩法:
  妈妈在布袋里分别放入铅笔、书、橡皮、积木等物。然后用手蒙住孩子的眼睛,请孩子从布袋里摸出妈妈所要的东西。如:妈妈说:“我要两支铅笔”,孩子就把从布袋里拿出两支铅笔给妈妈。

包糖果
目标:锻炼手的团捏能力,发展手指的灵活性。
准备:两种颜色的绉纸各5张。
方法:
   1、父(母)先拿一张绉纸用力团捏,边团捏边说;“用红色纸捏捏、团团。”“用力捏,使劲团。”“圆圆的糖做好啦!再拿一张绿色纸把糖包起来。”“糖果做好啦,真好看!”“你一定也能学会包糖果,让我们一起来做吧!”
   2、孩子包糖果,父(母)从旁指导和帮助。全部完成后,把“糖果”放在小盘里,数一数有几粒,看看哪一粒包得最好。父(母)随时鼓励孩子。
建议:
   1、包糖果用的纸可以就地取材,如吃完糖果后的包装纸;做糖用的纸必须要柔软,如餐巾纸。
   2、包糖果的数量可以自由决定。
   3、孩子在操作过程中,家长不要替代他。

青蛙过河
目的:培养孩子跳跃能力
玩法:爸爸妈妈面对面坐在地板上,两脚分开,脚心相对,组成“小河”。宝宝双脚跳入“小河”再跳出来。爸爸或妈妈也可跳,宝宝与妈妈或爸爸组成小河,以增加趣味性。

找一找
目的:帮助孩子认识左右手及各手指头的名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玩法:爸爸或妈妈把两只手交*合在一起,可藏起任何一个手指头,然后数到10。请孩子找一找是左手还是右手的哪一个指头不见了。

拍电报
目的: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玩法:爸爸、妈妈分别呆在两个房间里。妈妈悄悄对孩子说一句话,孩子听后跑过去把话完整地传给爸爸。爸爸妈妈可做记录,看看哪句话传对了,哪句话传错了。

油珠和水珠赛跑(3岁左右)
准备:
  塑胶布1张,1小匙食用油,1小匙水。
玩法:
    (1)把塑胶布铺在平整的地上。
    (2)滴几滴油和水在塑胶布上。
   (3)用力吹,看看油珠水珠谁跑得快。
说明:
   油的内聚力较大,可一直维持凝聚状态,呈圆珠状,受到压力易滚动,跑得比较快。
孩子,咱家不穷,鸭蛋就不要带回来了吧!
未来CEO  评论于  2011-5-14 13:49:03
亲子游戏【五】(适用于4—5岁)
会变色的花
玩法:
  1、取一些蓝色的颜料放在一瓶水内,将它搅拌。
  2、将白色的康乃馨插入盛有蓝色水的瓶内。
  3、几个钟头后,树叶或花瓣便会呈现蓝色。
提示:告诉孩子,植物内有无数从根部通至叶和花的“小管子”,是这些管子把蓝色的水带至叶子和花瓣内的。


嗅觉大师
玩法:
1、给孩子一些空的瓶子或罐子。
2、帮助孩子收集一些有特殊味道的东西(如:香料调味品、洋葱、蒜、橘子皮、柠檬皮、香水、洗发精等
放进瓶子里,盖上盖子。
3、在盖子上刺几个小洞,以便能闻到味道(如果没有盖子,可在瓶口上覆上一张纸,用橡皮筋圈紧,然后在
纸上刺洞)。
4、让孩子闻闻看,鼓励他试着说出“那是什么味道?像什么?……”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发展感官知觉、提高
词汇的表达能力。

创意拼图
玩法:
1、把旧杂志或旧报纸上的人物图片剪下来,例如:棒球选手、司机、警察等等,让孩子说说他们是谁,都做
什么事?
2、妈妈把这些人物图片的头部和身体部分剪开。
3、让孩子重新任意组合,帮每一个身体配上头部,并贴在白纸上。最后可能发生棒球选手戴警察帽,大头小身体等情况,十分有趣。

小小杂货店
准备:想想看,家中是不是有些食品空罐或糖果、饼干的空盒子?利用这些空罐、空盒子,可以训练孩子的辨认能力,还可以建立他对交易和金钱的概念。
玩法:
     1、将收集的食品、饼干的空盒整齐地排列在桌上或茶几上。
     2、让孩子当顾客,从桌上选择他想买的东西,并从罐上的标签或图片,说出该项食品的名称(例如:牛奶、饼干等)。
3、引导孩子进一步说出这个食品的种类(是饮料?是水果?)以及味道(是酸?是甜)或颜色等。
4、等孩子了解各种物品后,让他充当老板,你来当客人,请他取出你所要的食品,并正确地说出名称。
大一点的孩子,您不妨试着让他们使用一些硬币进行交易游戏,他们会很高兴喔!

吹纸船
目标:扩大孩子的肺活量,使深呼吸加长。
准备:纸船两只
玩法:找一个大一点的盆,最好是浴缸,放好水,将纸船放在一端,“1——2——3”鼓足力气吹船,看谁吹得远,谁就是胜者。妈妈要适当地“让”着点孩子,连玩3次就要休息一会儿。

倒蹬自行车
目标:练习腰部和腿部力量,培养孩子动作的协调性。
玩法:
    让家长和孩子躺在床的两头,抬起腿让双方脚心相贴,然后一前一后地蹬腿,像骑自行车一样。一边蹬一边念儿歌:“丁零零,丁零零,骑着车儿上北京。北京有个天安门,天安门上挂红灯。红灯亮,照四方,大家心里暖洋洋。”

新鲜的空气真好
目标:萌发保护环境意识。
玩法:
    家长对孩子说:“ 咱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让孩子憋住一会,问孩子:“有什么感觉?”(憋的慌,闷闷的。)引导孩子知道人类需要空气才能生存。
  让孩子把家中的某一植物罩上塑料袋,观察植物慢慢枯萎的过程,让孩子懂得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空气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
  带孩子到户外感受不同的空气。在交通繁忙的马路边呼吸空气,再到树木繁茂的公园或绿地去呼吸,让孩子说一说,哪的空气好?
告诉孩子污浊的空气会危害人的生命,会得很多病。要保护环境,爱护绿地和树木。

神探亨特
准备:约10种幼儿喜爱的东西(如水果、糖果、巧克力、小玩具等等)
玩法:
    妈妈把10种小东西放在桌子上,用一分钟时间让幼儿记住桌子上的所有东西,然后把幼儿的眼睛蒙上,这时,妈妈把桌上的小东西偷偷拿掉一个,藏起来。然后让小孩睁开眼睛,让小孩细看,桌子上什么东西没有了。猜对的话,就可得到这种东西作为奖品。

美丽的纸碟
目标:
1、练习绘画,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2、培养幼儿的耐性。
准备:快餐纸碟3只,水彩笔一盒

玩法:
1、家长与幼儿商量在快餐纸碟上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并涂上颜色;
2、画完后,用包装带系着纸碟,吊在房间内作装饰物。

小水滴搬家
目标:
1、训练幼儿的手指肌肉发展。
2、培养幼儿的耐心与注意力。

准备:同样大小的透明杯子两个、海棉一小块。

玩法:
1、装满一杯水。
2、把海棉放进杯中吸水。
3、把海棉吸的水挤到空杯子里,如此反复多次。

亲子信箱
目标: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促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
准备:用纸箱装饰成一个信箱
玩法:和孩子一起把纸箱装饰成一个信箱,孩子可以自己做信封、邮票,“画”一封信,投到信箱里,寄给妈妈,妈妈收到信,如果看不懂,可请孩子解释,然后也“画”一封信回给孩子,如此一来一往,可以促进亲子交流,并享受“画”信、读信的趣味。当孩子有良好表现时,妈妈不妨准备一份小礼物,放在信箱里,给孩子一个意外的惊喜。

耳听四方
目标:训练幼儿的听觉
准备:大小不同的容器数个
玩法:
    1、①将大小不同的容器放在屋檐下,让幼儿听听雨滴进不同容器所发出来的声音。
       ②比一比哪个容器最先装满水。
     2、让幼儿闭起眼睛听一听,雨下在地上,窗上、屋檐上、树叶上……的声音,猜猜是下大雨,还是下小雨。

赶小猪
目的:练习滚球动作,培养孩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
玩法:妈妈发出口令,爸爸和孩子手拿羽毛球拍推赶“小猪”(皮球)向前跑,跑到事先指定的地方。谁先到达指定的地方就算谁胜,但不能击球奔跑。

沉与浮
目的: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引起孩子对沉浮现象的兴趣。
玩法:给孩子准备布条、纸片、棉花、小瓶等物品和一盆清水,让孩子将物品一一放到盆里,启发孩子观察哪些物品沉入水底,哪些物品浮在水面,哪些物品吸水后下沉。

亲子游戏【六】(适用于5—6岁)
猜猜看,什么声音?
目的:增强孩子对不同声音的敏感性并训练他集中注意力。
玩法:
  1、指给孩子看你平时常用的不同物件,然后请孩子闭上双眼,或者转过身去,或者蒙上眼睛,然后请他仔细地去听,并且猜猜家长发出的是什么声音。
  2、家长可以躲在椅子后面,然后发出不同听声音如:拍球、打蛋器之声、上钟表发条声、打字、玩一种乐器、订书机的声音、用剪刀剪布或剪纸、撕报纸等。

排排看
准备: 牙签一盒
玩法:
  将牙签依照一种规律来排列,例如|— —|— —或/\ /\等方式。排列时,你可以先帮孩子熟悉这种规则,再问他:“下一根该怎么放?”或者给孩子一些牙签,看他能不能发现这种逻辑顺序照样排下去。除了上述玩法,也可以将牙签涂上各种颜色,然后配合数量和方向来排列,例如:一根红、两根黄,一根红、两根黄等让孩子练习。

盖盖子
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发展儿童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儿童手脑并用的能力。

准备:形状、大小不同的瓶子若干个,在瓶身贴上写有计算式题的胶布,在瓶盖上写上答数,然后把瓶盖、瓶子分开打乱放在桌子上。

玩法:
  成人、孩子分成甲、乙两组,从A地跑到B地,然后从桌子上找出有关的瓶盖去盖瓶子(即瓶盖上的数字必须是瓶身上试题的答案),孩子盖对了应及时表扬。

小球爬山
目标:发展孩子四肢动作的协调性。
准备:皮球一只
玩法:
     1、妈妈和孩子一起面对面站好,伸直手臂、两手握住,手腕朝上并拢。让爸爸把球放在手腕上,然后开始让球来回滚向自己及对方胸前(此时身体应配合球的滚动而弯腰、屈膝)。注意,别让球掉下来!
     2、等孩子熟练以后,可增加其难度:当球滚到中央时,一起喊1、2、3,然后左右手臂一起分开,让球掉在地上,接着,再把反弹回来的球迅速接到手腕上,继续按前面的方法玩。爸爸在一旁计算成功了几次。

钓鱼
目标:训练幼儿的灵敏度和感知能力。
准备:
     1、各种颜色的鱼(各种颜色的橡塑纸或吹塑纸,拿笔画成鱼状,用剪刀剪下,再拿3cm的细铅丝从鱼嘴的地方串过并弯成圈)。
     2、钓鱼竿一根(用线的一端系在竹竿上,另一端系上一块磁铁或鱼钩。
玩法:
  把红、黄、蓝、白等各种颜色的鱼放在地上,爸爸或妈妈喊到什么颜色的鱼,孩子就把什么颜色的鱼钓上来。孩子钓得准,说得对,应予表扬。鱼钓完后,可让幼儿数一数,各种颜色的鱼分别有几条。

十指儿歌
有一首湖南儿歌:“三个公公饮酒,三匹白马吃草,高个儿、矮个儿打架,王婆婆出来骂,小顽皮跌到床底下。”光靠念,也许引不起孩子太大的兴趣,如果合双手十指的动作,便会生动有趣起来。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学学看,很快就能“上手”、“上口”的。
准备:
     1、先把两手的食指、小指翘起来,中指、无名指和拇指搭在一起。
     2、右手食指穿入左手“洞”里。左手小指穿入右手“洞”里。
     3、然后再把左手食指与右手小指搭在一起。现在可以开始念了。
玩法:
     1、左手中指、无名指和拇指边打边念:“三个公公饮酒”。
     2、右手中指、无名指和拇指边打边念:“三匹白马吃草”。
     3、左手食指敲打右手小指,念:“高个儿、矮个儿打架”。
     4、右手食指探出头来摇一摇,念:“王婆婆出来骂”。
     5、左手小指从后面探出头来,念:“小顽皮跌到床底下”。

会变的影子
目标:
   1、培养孩子对影子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光照射角度的不同与影子长短变化的关系。
准备:手电筒、娃娃。
玩法:
  活动一:请妈妈为孩子准备一个手电筒,把它打开,放在娃娃的左面。咦!娃娃右面有一个黑黑的影子。把手电筒放在娃娃的右面,这次,影子跑到娃娃的左面去了。把手电筒放在娃娃的头顶上,找找娃娃的影子在哪里。
  让娃娃与手电筒远些,娃娃的影子变长,再远些,影子更长了,再试试,看看影子到底有多长!也可以让娃娃离手电筒近些,这次会怎么样呢?赶快试试吧!
  活动二:请家长在晴天带孩子到户外观察太阳的位置,并在地上画下脚印与影子。三小时后再请孩子站在原来脚印的位置,观察影子是否与原来一模一样,让孩子想想这是为什么?

颜色的深深浅浅
目标: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准备:透明的杯子若干个,吃药的小量杯一个,颜色水若干
玩法:
     1、将透明的杯子装入高高低低不等量的清水,按水的高度顺序排列。
     2、在每个杯子里倒入一量杯的颜色水,让孩子观察每个杯子里水的变化。

降落伞
目标:训练幼儿的小肌肉群发展及反应能力
准备:桌子、客厅(或房间)
玩法:
     1、妈妈伸出一只手,五指张开、掌心向下。
     2、爸爸和幼儿各伸一手指顶住掌心,边吟童谣,在童谣结束的一瞬间,妈妈就迅速合起手掌,谁的指头还留在“降落伞”内就输了!童谣:小小降落伞,马上降下来,一把抓住哪一个?

脑力激荡
目标: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及学习兴趣
玩法:
     以“如果……”的句式问孩子各式各样的问题,例如:如果你迷路了怎么办?如果摔跤流血了怎么办?如果你有一对翅膀……。在一问一答中,可把握机会和孩子讨论各种可行的办法以及告诉他们一些生活常识。

数数记动作
目的: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及数数的能力。
玩法:请孩子从1数到50。在孩子数数时,家长做几个动作,如捏鼻子、揪耳朵、拍手、跺脚等。孩子数完数后,家长问孩子:“刚才我做了哪些动作?”游戏熟练后,家长可多做些动作,然后让孩子按顺序讲出动作名称。

挑小棒
目的:培养孩子的耐心,锻练孩子空间位置的判断能力。
玩法:爸爸、妈妈带孩子围坐桌边,其中一人抓一把小棒。一头立在桌上,放开手,使小棒散落,然后手拿一根小棒,把桌上的小棒一根根地挑起来。挑棒时不能碰到其他小棒,否则,就让给另一人挑棒。如此循环,直到小棒完全挑完,谁挑得多就算谁胜。

看谁接得快
目的:培养孩子思维的敏捷性,丰富孩子的词汇量。
玩法:这个游戏可两人玩,也可三人玩。第一个人先说出一个字,第二个人接着这个字组一个词,第三个人接着这个词的词尾再组一个词。
  如:阳——阳光——光明——明天——天亮……
    好——好人——人家——家乡——乡亲……

嘿嘿嘿
目的:培养孩子思维的敏捷性,增强孩子对物体形状、颜色等特征的认识。
玩法:妈妈拍手说:“嘿嘿嘿,我来问,请回答。”爸爸和孩子同时拍手问:“嘿嘿嘿,你来问,谁回答?”妈妈拍手道:“我来问,宝宝答,什么东西圆又圆?”孩子拍手道:“西瓜、西瓜圆又圆。”爸爸重复:“对!对!对!西瓜、西瓜圆又圆。”可依此多次提问,启发孩子回答。

火柴游戏
目的:训练孩子结构能力和想象力。
玩法:开始让孩子用火柴棍游戏时,家长教给孩子摆,慢慢熟悉后,就让孩子自己去创造图案,注意不要给孩子火柴盒,玩后一定要收回来。

听口令做相反动作
目的: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玩法:在爷爷妈妈、幼儿中任选一人喊口令,其余两人做动作。
游戏开始,喊口令的人说一个动作,做动作的人做和口令相反的动作,如口令为“向右转”,则做“向左转”,口令为“踏步”,则做“立定”等。可交换角色继续做游戏。

抬轿子
目的:让幼儿练习走步,互相配合协调动作。
玩法:
  1、准备绕有彩色皱纹纸的竹杆两根,长约80cm。
  2、父母两人两手各抬一根竿于身体两侧,作轿子,幼儿站在其中“坐轿子”,两手抓好竹竿。游戏开始,三人协同一致地向前走,一边走一边喊“一、二、二”,以便协调动作。
  3、父母应该始终抬好竹竿,不能松手。

打电话
目的:让幼儿学会与成人交谈,丰富幼儿语言,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准备:电铃一只,自制玩具电话一只(制作:取两只冰淇淋纸杯,用一根绳子串起来,并固定在绳子两端)。
玩法:父母先与孩子一起制作电话,然后将玩具电话分放在两个房间里。父(或母)亲与孩子分别在两个房间里,父亲按响电铃,孩子听到后拿起电话,此时,父亲开始扮演任一角色同孩子进行对话。此游戏类似于角色游戏,幼儿可通过用不同的语气、语调对话来表演不同的角色。

筷子比赛
目的:
  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让孩子学会如何使用筷子。
准备:
  两双筷子、四个碗、小零食(如:爆米花、蚕豆、黄豆、核桃、花生仁等)
玩法:
  1、妈妈示范筷子的拿法给孩子看,接着让孩子试着用筷子去挟东西,和爸爸比赛。
  2、在两个碗里放进那些小零食,让孩子和爸爸各拿着一个碗,再给他们另一个空碗。
  3、当妈妈说开始时,孩子和爸爸就得用手上的筷子把碗内的东西挟进空碗里。第一个完成的则为胜者。等全部结束后,可以让胜者吃掉这些零食。
  注意:爸爸碗里的东西是孩子的3-4倍左右。

神奇口袋
目的:
   1、训练孩子的触摸辨物的能力。
   2、训练孩子对看不见的物品进行分类的能力。
准备:
  小口袋一个;各类水果,如香蕉、桔子、苹果、葡萄、橙、柚等等;各类小玩具,如手枪、汽车、玩具兔、熊、狗、手帕、帽子、手套等。
玩法:
   1、父母拿着装满各类物品的口袋念儿歌给孩子听:“神奇的口袋东西多,请你过来摸一摸。”并告诉孩子:“请你伸手到袋子里摸一件东西,摸完告诉我,你摸到是什么,但是不许偷看。”
  2、把孩子说出的物品一一摆放出来,父母可要求孩子把物品归类放置。比如香蕉、苹果、梨等是一类;手帕、袜子属一类。长毛绒的小兔、小狗属一类。”
  3、孩子熟悉游戏后,父母可让孩子边摸边说:“这是水果中的梨。”等等。
会走的颜色
目标:父(母)子合作,练习吹画。
准备:图画纸2张;装有水彩颜料的滴管瓶(眼药水空瓶)2只。
方法:
   1、父(母)亲用滴管将水彩颜料滴在第一张纸上,然后用嘴轻轻吹,边吹边滴颜料,使颜料在纸上形成各种形状,作品完成后和孩子一起观察,想像纸上的图画像什么。
   2、父(母)亲鼓励孩子学吹画,先让孩子想一想,把水彩颜色吹成什么图形,然后父(母)亲用滴管在第二张纸上滴水彩颜料,边指导孩子吹出自己想像的形象。
   3、作品完成后,父(母)子共同欣赏画面,鼓励孩子的成功之处,并指出下一次怎样吹得更好。
建议:
   1、首次活动时可用一种颜色,多次练习后可用两种以上颜色。
   2、父(母)子可以互换角色,孩子滴颜料,父(母)亲吹画。
   3、各种家庭可以互相观摩作品,彼此表扬、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找影子
准备:白纸两张、笔、手电筒、椅子。
玩法:
1、告诉孩子今天玩的游戏特别有趣,我们要拉上窗帘在黑屋子里玩。
     2、让幼儿坐在椅子上,把大白纸贴在孩子身后的墙上,打开手电筒,让孩子的身影映在白纸上。
     3、用笔把孩子影子的轮廓画下来。
     4、妈妈和孩子轮换角色,让孩子来画妈妈的影子。
     5、玩手影游戏。做小兔、老鹰、狼头等手影。
获得经验:初步知道光和影子的关系。
提示:晴朗的天气,带孩子到室外找影子玩。让孩子体会太阳光与影子的关系,知道物体挡住光线就会出现影子,影子的长短与光线照射的角度有关

兜兜水果
准备:围裙、玩具水果(可用其他物品代替),场地上划两条线,线与线之间间隔2~3米。
玩法:孩子站在线后面向自己的父母的围裙里扔水果,爸爸或妈妈系上围裙,双手拉起裙角站在另一条线后接水果。接得多的为优胜。

大珠小珠落纸篓
准备:塑料纸篓2只,乒乓球10只,乒乓球板2块,小皮球10只,相距2米划两条白线。
玩法:孩子手拿纸篓与父母面对面站在两条线外。母亲将5只皮球分别抛入篓中,父亲将5只乒乓球分别打入篓中。进球多的一队为胜。
规则:孩子可以前后左右转动身体接球,但不可过线。

针线活
目标:
   1、让孩子学会用针在纸片上缝简单的图案;
   2、训练孩子手眼协调;
   3、训练孩子的构图能力;
   4、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活动准备:
   1、较大的针一根、彩线若干;
   2、较硬的纸片一小块;
   3、家长在厚纸片上用锥子扎9个对称的孔。
  
活动过程:
   1、告诉孩子用针的简单方法;
   2、给孩子示范;
   3、让孩子自由构图缝纫;
   4、可以让孩子多练习几次,然后根据孩子的操作情况,逐渐加大难度。

说相反
准备:
   写有快、大、美、黑、冷、甜等的字卡张,10张以上为宜。
玩法:
   1、妈妈和孩子对坐在桌子的两边,把字卡扣放在桌子上。妈妈先告诉孩子今天要玩一个有趣的游戏,叫“说相反”。
   2、妈妈示范游戏的玩法:妈妈先抽一张字卡,如果是“快”字,就要说“快”的反义词“慢”字。
   3、玩“石头、剪子、布”,胜家先翻字卡说相反。如说错了,由下一家来翻字卡。最后谁翻的字卡多,谁为胜者。
获得经验:
   学说反义词。
提示:
   说相反的游戏可和识字结合进行,但一定要从孩子的实际水平出发,注意保护孩子的学习的兴趣。
孩子,咱家不穷,鸭蛋就不要带回来了吧!
未来CEO  评论于  2011-5-14 13:49:20
亲子游戏5

亲子游戏:玩扑克,学本领
扑克牌是我们大人常玩的游戏,有时我家宝宝看见大人们在玩,自己也老想上去摸几把。为了配合孩子的兴趣发展,我就在家陪孩子玩扑克,考虑到他的认知水平,我们不能沿用大人的游戏规则,不过,我们也找出了许多新的扑克牌的玩法,现在就拿出来和妈妈朋友们一起分享,希望您家宝宝也能够喜欢。
1 钓鱼:游戏参加者少则两人,多则不限。根据游戏人数把牌分成相应的份数,然后参加游戏者每人出一张牌,排成一个长列。谁出的牌与上面长列中的某一张牌相同,则这两张相同的牌之间的所有的纸牌就都归他了,游戏以最后 谁手里的牌最多为胜负标准。在玩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读所出的牌上面的数字和花色,从而让他慢慢地认识数字。这个游戏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在众多的排成一列的纸牌中,能一下子看到与自己的牌点数相同的牌。
2 比大小:同上把牌分成两份,和孩子一人一半,每人出一张牌,看谁的出的牌大,那这两张牌就归谁,如果一样大就先放在旁边,然后出下一张牌,赢的那位得两次的牌,最后数数谁手上的牌多。当然也可以反过来比谁小,孩子的逆向思维也得到一种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教会孩子认识数字,更能明白数字之间的大小概念。
3 换牌:取3张牌,把大王放在其中,让孩子记住大王的位置,然后开始把牌的位置不断地变化,最后让孩子找到大王到底在哪个位置。速度由慢而快,变化的次数也由少到多,牌数也可以增加,这样可以锻炼孩子集中注意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如果孩子们比较多,那在一起玩这个游戏更是兴趣盎然。
4 速记牌:随意地取3张牌,给孩子看后,倒扣过来,让他说出刚才看到的3张牌是什么,根据他的能力,牌可以由少到多,给他看的时间也慢慢减少。这个游戏的趣味性比较小,同时也有一定的难度,年龄较小的孩子可能坚持不了多久,大人可以陪着做这个游戏,当孩子表示厌倦时则可以换别的游戏来玩,转移一下孩子的注意力。通过不断地重复,增加孩子玩这种游戏的兴趣。速记牌是锻炼孩子记忆能力的一个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如果你的孩子能够一次性记住5~7张牌,那就相当不错了。
5 计算:传统的扑克牌玩法有一个算24点,就是任意取出四张牌,把上面的点数用加减乘除等计算方法,使得这些点数计算出来的最后结果刚好为24,谁算得又快又好为胜利者,这是一种标准的智力游戏。
我的孩子因为尚在学龄前阶段,所以计算24点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就太大了。针对具体情况,我把游戏改为加减法。方法是每人出一张牌,让孩子计算两张牌加起来的数字,一开始可以先让他数纸牌当中的红心、方块数,算对了牌就归他,算错了就归妈妈。慢慢地熟能生巧了,他就可以不用数红心也可以报出两数相加的答案,这也基本上是20以内的加减法,在幼儿园的大班的教学范围内。
妈妈TIPS:
◎ 玩牌时可以把牌当中的J、Q、K、A拿出来,以免孩子搞混。
◎ 出牌的时候鼓励孩子大声把自己要出的牌报出来,从而加强对数字的认识。
◎ 为了让孩子保持玩纸牌的兴趣,刚开始时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些胜利的机会,等他熟练掌握后,就得认认真真地跟他玩,要教育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面对输赢。
儿童右脑开发的8个游戏
感官训练:
游戏一: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进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归妈妈吃等。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孩子,由于宝宝使用触摸觉和视觉来进行判断,可刺激右脑发展。

游戏二:猜一猜这是谁?
玩法:爸爸或妈妈在被窝里发出不同的动物的叫声,比如狼的叫声、狗叫声、狮子的叫声等,让宝宝猜猜藏在被窝里的是什么动物。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宝宝玩。这是一则用听觉进行判断的游戏,也可以刺激宝宝的右脑。

动作训练:
游戏三: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孩子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孩子,你最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孩子的适应情况而调整。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玩,因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感,也能发展孩子的右脑功能。

游戏四:扔纸球
玩法:拿一个篮子,菜篮或洗衣篮都可以,然后拿一些报纸,把报纸裹成一团,做成一个一个纸球,妈妈、爸爸和宝宝轮流扔纸球,每人扔10个,看谁扔进篮子里的球最多。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玩,手的动觉、动作的控制、空间距离的判断,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右脑开发。
艺术训练:
游戏五:跳跳舞
玩法:让孩子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动作。提示:这个游戏适合0-6岁任何年龄的孩子,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宝宝,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做跳舞的动作,或跟着节奏舞动他的手脚。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领着他做,或让他自由发挥。

游戏六: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编成歌曲,和孩子边唱边玩。比如,刷牙、洗脸、吃饭,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和我们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编在一起来唱: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天天-都要-刷------牙。提示:这个游戏能发展儿童的节奏感。

综合创造能力:
游戏7:苹果树
玩法:从年历上找出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孩子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注意:剪和贴都由孩子自己来做,不要要求孩子剪得像或贴得漂亮,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父母就要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游戏8:美丽的手镯
玩法:把用过的信封留下,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孩子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放手让他自己来做,以鼓励为主,不要计较孩子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这两个活动都是多种感官配合的活动,既有手的动作,又有颜色的感觉、图案的设计等等,对发展孩子的右脑很有帮助。
友情提醒:以上这些都是开发孩子右脑的活动。当然,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只是做各种各样的右脑训练,没有配合语言文字等抽象符号的学习,他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变成一个右脑人。比如一些从小就开始体操训练的运动员,他也许能拿到世界冠军,可是语言表达能力却很差,不能写也不能说,那当然也不是我们期望的。所以,除了要注重右脑开发,更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左右脑协调的活动,让孩子的大脑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提高动作智能的活动~~献给家有幼儿的j姐妹们

奔跑
◆活动内容:你们一起散步时,数到3后一起跑,并互相追赶。你跑到那棵树时,他赶得上吗?跑到那个停止标记时呢?你要让他多赢几次,这样他才会喜欢。
◆益处:锻炼大动作技能,提高听力和数数能力。

踩东西
◆活动内容:和孩子外出散步时,一起踩东西,如:一堆树叶或一堆土、一小滩水或一堆雪,告诉他为什么每次踩到的东西感觉不一样,并问他最喜欢哪一种感觉。
◆益处:锻炼大动作技能,增加词汇量

模仿秀
◆活动内容:让孩子模仿你走路的姿势,假装你为了不打扰别人走得很慢很轻,或者为了踏过一滩水跨一大步。还有弯下腰捡地上的物体,或慢慢地扔球。
◆益处:通过屈伸和平衡锻炼肌肉,激发想象性游戏。  

蛤蜊和章鱼
◆活动内容:装作一个蛤蜊,仰躺在床上,用手臂紧紧抱住双腿,将身体缩成一个球。然后再装成一只章鱼,尽量伸展双臂和双腿,向前或向后运动,反复进行。
◆益处:通过屈伸和灵活性锻炼肌肉,激发想象性游戏

番茄汤
◆活动内容:在地上放一个大锅,拿一些沙包当作番茄。先告诉他做一个番茄汤要多少番茄。然后让他一边扔,一边数沙包。你还可以叫他用左手或右手扔,比如,右手,3个番茄,你一边说,他一边扔。轮流交换角色。
◆益处:锻炼手眼协调、大动作技能;教孩子左右的概念

蔬菜艺术
◆活动内容:用蔬菜和颜料来制成有趣的图画。将一个番茄切成两半,得到一个椭圆形;用芹菜根做玫瑰,用胡萝卜根部做一小点,教孩子将这些蔬菜浸在颜料中,然后粘在纸板上设计出美丽的图画。
◆益处:锻炼精细动作技能。

左滚和右滚
◆活动内容:找一片平坦、长满青草的山坡,和孩子一起右侧身滚下去;接着再和孩子左侧身滚下去,如此重复多次。
◆益处: 训练身体两侧的运动能力,锻炼身体的知觉能力


握手运动
◆活动内容:和着"划、划、划划船"的歌曲旋律,吟唱儿歌,同时做相应的手部运动,也可以增添一些自己的内容,如,握、握、握握手;挥、挥、挥手臂。
◆益处:锻炼精细动作技能,增强对乐曲旋律的理解能力。

踢足球
◆活动内容:家长和孩子一起玩踢沙滩皮球游戏。孩子掌握踢球动作后,就可以用两把椅子做一个球门。之间相距1.5米,让他试着将球踢进球门。随着孩子踢球水平的提高,可以让他远远地离球门射门,或把两把椅子拉近。
◆益处:锻炼肌肉力量、身体平衡能力和精细动作技能,同时,培养自信心。

分面条
◆活动内容:煮一些面条,面条变凉后,让孩子玩这些长长的面条。告诉他如何将面条连起来、打圈。
◆益处:加强精细动作技能,传授大小和形状的概念,提供直接触摸实物的经验。

鼻子测试
◆活动内容:切一个柠檬和一个桔子,再准备一张带有香草味或其它容易辨认的香味的纸,放在孩子面前。蒙上孩子的眼睛,让他闻气味,然后说出它们的名字。
◆益处:培养语言学习能力,增强记忆能力

踩气泡
◆活动内容:吹许多气泡,让孩子把它们拍破。也可以让他试着用脚踩。
◆益处:演示因果关系,培养平衡感,锻炼大动作和精细动作技能。

打篮球
◆活动内容:将一个小的塑料浅水池弄干,或将一个大的纸板盒擦干净。然后,拿一些小的沙包或装饰用的小枕头,站在水池各一边,教孩子如何将沙包扔进水池,你们还可退后几步,尽量扔准目标。如果累了,爬进浅水池,休息一下。
◆益处: 锻炼精细动作技能,手眼协调与平衡能力

奶油手指画
◆活动内容:在一个盘子上涂满奶油,教孩子如何用手指在盘上画出不同的图样和形状,并看出盘子的颜色。再教他如何用手掌再将奶油涂在盘子上。
◆益处:锻炼精细动作技能

帽子戏法
◆活动内容:给你的孩子做一个戏法。准备几条围巾和一个空面巾纸盒。围巾连接起来,在一头系一个小物体,然后放入纸盒。因此当孩子慢慢拉出围巾时,他会得到意外之喜。游戏时,需要看好孩子。
◆益处:培养手眼协调、大动作技能;让孩子理解因果关系。

手指比划
◆活动内容:在纸上画一条波形曲线、一条水平直线、一条垂直线和一个圆。教孩子如何用手指沿着这些线条依样画葫芦。手指前进时,讲述手指运动的方向,如:"现在手指往上、往下;现在从一边到另一边"等等。
◆益处:锻炼写字所需要的精细动作技能;让孩子知道空间概念。
大形、小形
◆活动内容:剪三角形、心形、星形、圆形和方形各10个。然后拿5张纸板,各画上一个大大的三角形、心形、星形、圆形和方形,并在纸板上方写上数字1到9。教孩子将与大图形一致的小图形找出来,并按数字相应在粘在大图形上。
◆益处:锻炼配对、形状和数数技能。

数字小甜饼
◆活动内容:将准备好的甜饼面弄成10个面团,放在一个甜饼盘上。在面团上用葡萄干做出数字0到9,看你的孩子能否模仿最简单的数字,如1。你边做数字,边说数字。最后,烤甜饼吃。
◆益处:加强学数学前的技能;让孩子知道符号和数字之间的联系。

数字小甜饼
◆活动内容:将准备好的甜饼面弄成10个面团,放在一个甜饼盘上。在面团上用葡萄干做出数字0到9,看你的孩子能否模仿最简单的数字,如1。你边做数字,边说数字。最后,烤甜饼吃。
◆益处:加强学数学前的技能;让孩子知道符号和数字之间的联系。

神奇的放大镜
◆活动内容:和孩子一起出外游玩,收集一些小到能放在盘子上的物体,如:小石块、树叶、花瓣、树皮或一个臭虫,但是你要严格看管小孩,以免他吞食。在放大镜下观察物体,并和他谈论物体的大小、柔软、坚硬、平整和粗糙。
◆益处:增加词汇量,让孩子理解大小等关系概念。

影子游戏
◆活动内容: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和孩子一起出去玩。站在阳光下,看看你们两人的影子,并谈论影子的大小;挥挥手,观察影子有何变化;找一个阴凉处,观察影子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在一天不同时候做这个游戏,要观察其中差别。
◆益处:让孩子开始了解有关光与影的因果关系。

混色
◆活动内容:将水和面粉混成糊状,倒入两个碗中,加入不同的食用色料,让孩子用汤勺将之搅匀。然后,从每碗中分别舀一些放在第三个碗中,让他再用汤勺将它搅匀,创造出第三种颜色。
◆益处:让孩子知道因果关系和不同的颜

神奇的画笔
◆活动内容:用一些不同寻常的物体(如海绵、树叶、筷子)而不是用画笔来画画。但你要看好孩子,不要让尖物刺伤他,或让他吞食一些小物体。让孩子将物体浸在颜料中,然后在一个鞋盒盖内侧上尽情挥洒。
◆益处:锻炼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技能。

画彩虹
◆活动内容:准备颜料,先不要纸张。给孩子各种颜料,让他用手指将不同的颜料混在一起,看看出现了什么颜色,说出这种颜色的名称。看他是否能配出整修彩虹的颜色。现在把纸拿出来,创造杰作吧!
◆益处:让孩子知道不同颜色和它们的名称。锻炼精细动作技能并提供一个创造性发挥的机会。

挤压游戏
◆活动内容:准备一个吸管、一个眼药水滴管、一个碗和两个干净的塑料杯。在碗里装半碗水,帮孩子加几滴食物色料。让孩子自己动手感觉一下吸管和眼药水滴管是如何工作的,让他用吸管和滴管吸水,然后挤放到杯子里,看看哪个装水更多-吸管还是滴管?
◆益处: 让孩子知道多少的概念,为以后理解数量打下基础。

粘糊糊的形状
◆活动内容:教孩子如何混合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成一个球。你先混合一些蓝色和红色的橡皮泥,放在手里捏成球形,然后教孩子如何将球搓成一条细长绳子,而后将绳子头尾相连做成三角形或方形。你可以将绳子绕在一起做成螺旋形,看看孩子能否模仿着做。
◆益处:锻炼精细动作技能,让孩子知道不同形状和因果关系,激发想象性游戏。

堆碗
◆活动内容:准备一套塑料碗,教孩子如何将这些碗一个套一个堆成一叠,大碗在最下面。现在将这些碗倒过来放,大碗仍在下,再堆成一叠。(注意平衡)
◆益处:锻炼分类、解决问题、手眼协调和精细动作技能。更好地理解大小和内外这些关系

电子ABC
◆活动内容:教孩子如何用电脑打信。你指一个字母,让孩子击一下键盘,看看屏幕上出现了什么,尽量放大字体以便观看。现在说一个字,看你的孩子能否在屏幕上找到。最后将文稿打印出来。
◆益处:锻炼精细动作技能和汉字识别能力。

毛茸茸的骰子
◆活动内容:在一个小方块的六面粘上纸,从一块毛织物上剪几个圆点,粘到方块上,做成一个毛茸茸的骰子。掷骰子落地后,摸一下骰子上方的圆点,数数有几个。你还可以增加游戏的难度,蒙住孩子的眼睛,摸摸有几点。
◆益处:锻炼精细动作技能和数数能力。

海绵谜语
◆活动内容:准备几块薄而平整的海绵或工艺泡沫材料。用记号笔和小刀在海绵或泡沫中央割一些小图形,如心形、圆形、方形或星形,取出这些形状,放在一边,让孩子将它们放回到正确的位置。
◆益处:锻炼配对、分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猜织物
◆活动内容:将许多不同织物的物体,如毛茸茸的玩具熊、羽毛、羊毛衣服、丝绸等放进一中型盒子里,在盒子上割一个大小仅容孩子小手的洞。在你放进一件件织物前,先让他感觉一下,然后你让他凭手感告诉你摸到的是什么织物。
◆益处:让孩子了解不同的织物。
孩子,咱家不穷,鸭蛋就不要带回来了吧!
未来CEO  评论于  2011-5-14 13:50:46
亲子游戏.doc (565.3 KB, 下载次数: 1129)
孩子,咱家不穷,鸭蛋就不要带回来了吧!
litterbell  评论于  2020-5-26 09:29:57
亲子游戏
litterbell  评论于  2020-5-26 09:34:05
感谢分享,收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