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的本质,是家长的自我修行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但教育孩子不是种庄家,因为孩子是人有情绪有感受,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更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方式。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如果你只是把全部的认知教给孩子,孩子最好也不会超过你;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孩子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声音和信息。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来。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万物需要的不是他我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而实质上,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
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心”一直健康,“心”怎么可能有问题呢?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是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如果你是一个恐惧的家长,你肯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的恐惧越大,你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
如何才能让一个小孩天然成长?当你成为一个完全无惧的家长时。
人们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长大以后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才能使他呈现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呢?那就是让他按照天性成长。
教育是为了弥补安全感的,当一个人越强调教育,其背后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种掌控,它建立在对未来和恐惧的幻觉基础上。一个人越恐惧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
万物需要的不是他我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而实质上,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比如当你和孩子陪伴孩子阅读有声童书的时候,其实也是孩子陪伴你一起阅读,教育是潜移默化一个过程。
心存恐惧的家长,在无意识中把孩子当成了自我安全感的“人质”。
你必须变成优秀和美好的,否则我就不安全;你必须变得有能力,否则我怎么能够安心?瞧,家长们在把孩子变成他们内在安全的要挟物。
我们常常会说,一个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真的吗?当一个人内心还存有恐惧时,他对另一个人的爱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的爱是什么?并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给他,也不是他要什么你都能满足或给予。当你送孩子一大堆零食和毛绒玩具时,不如你送孩子一套阅读有声读物绘本;当你让孩子自己玩毛绒玩具,不如你陪孩子一起阅读有声读物绘本;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家长的陪伴的。
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它没有要求,它里面没有任何恐惧的阴影,它不隐藏任何掌控的企图。它像太阳给予万物光和热一样,给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来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试图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爱是完全无条件的。无论如何你都爱他,怎么样你都爱他,你的爱甚至和他无关。这才是真正的爱。这爱像老天对万有的态度一样,给予你但对你没有要求、没有期待,他对你无为。
教育孩子,就是自省
我们对人生问题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当你没问题了,整个世界的问题就结束了。如果我发现世界是有问题的,那一定是我还有问题。当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纳这个世界的时候,那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实现它自己的圆满。看到世界是圆满的,只是见证自己内在圆满的一个结果。
如果我们在孩子问题上,存在着焦虑、担心或要求,那一定说明我们的内心还深藏恐惧、狭隘的见解、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等无明之相。当我们不是安守在觉知上,我们问题重重。当我们问题重重时,我一定正在我的念头上努力翻滚。无论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只要我们还痛苦、焦虑或担心,就一定没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没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教育是一种自醒,是一种人类的自醒,一种你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本有声读物。读着这书,这本书也读着你,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同样的道理,你在圆满自身的过程中,你的小孩也会因为你的自我完善而得到幸福感。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结果,内在世界给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