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海 > 升学择校 > 升学择校 >
2016年上海闵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学校数将达68所
时间:2016-03-09 13:52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点击:
闵行区现有381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1.5万多名、学生21万多名,占全市基础教育总量的1/9。据悉,2016年,闵行经过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的学校数将达到68所,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60%,不断推进区域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集群式发展。
据了解,闵行区现有381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1.5万多名、学生21万多名,占全市基础教育总量的1/9。在教育规模超常规扩张的挑战面前,闵行教育致力于将学校内涵发展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统一起来,致力于实现“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的目标。据悉,2016年,闵行经过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的学校数将达到68所,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60%,不断推进区域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集群式发展。
 
“新基础教育”:让学校“同步走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闵行区引进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团队,开展了长达十几年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随着实验学校数量不断扩大,覆盖面占到闵行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76.9%,2011年起,闵行区正式启动“新基础教育”生态区建设,将自愿参与研究的60多所实验学校组建成6个“生态区”,各由一所“新基础教育”研龄长且发展优质的学校担任组长,带领周边十多所成员学校共同合作开展学校整体转型性变革研究。
 
“一个学校的发展是不可能被其他学校抢去的,也是不可能被其他学校简单拷贝。”叶澜教授强调,“新基础教育”并不是为最好的学校准备的一项改革方略,而是为所有愿意改变自己、愿意实现更好发展、愿意完善自己的教育群体服务,从改变最基层学校师生的生存状态切入,打下“新基础”,从而区域教育共生性发展,“所有学校是一个‘共同体’,每一位师生都是主动研究的‘主体’。”
 
2011年8月,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通过《区域持续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实验方案,闵行区成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实验区,为“新基础教育”生态区建设拉开序幕。根据自愿参加、自主选择原则,闵行区六十多所实验学校组建成华坪生态区、闵行四中生态区、汽轮小学生态区等六个生态区,在学校管理、课程与教学、队伍建设和学生成长等学校发展核心领域,通过主题学习、专题研讨、节点活动培育本土专家,促进学校和教师的发展。
 
据了解,在具体推进“新基础教育”的过程中,各生态区由组长学校承担生态区建设的第一责任,负责制定生态区建设规划,策划相关推进工作;轮值组长校按学年轮值担任组长校职责;骨干校、成员校协助跟进。各校校长是学校参与生态区建设的第一责任人,除此,各校均设有总联络人队伍,负责生态区校际联络、信息发布等职责。在充分发挥生态区自组织能力的同时,区域层面,以差异互动、螺旋推进为基本策略,为不同发展梯度的学校搭设平台,形成了整体多层提升的学校发展机制。
 
在华坪小学校长王叶婷看来,叶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是及时雨,还接地气。“最初,我们都是百姓家门口最普通的学校。”王叶婷回忆,2012年地域较接近的11所学校组成了华坪生态区,华坪小学作为组长校。据介绍,生态区内并不强求“齐头并进”,而是采用了“差序推进”的策略,构建了“圈圈联动”推进机制,在区域内形成诸如校长研讨沙龙、学科核心小组、学生工作小组等多元融合、互惠共生的群研究“圈”。
 
王叶婷发现,校长们改变了狭隘的办学观,变竞争为合作,教师们改变了专业发展观,乐于资源分享。“生态区内各个学校之间呈现出一种良性的共生发展,而非片面的升学竞争。”
 
2014年3月,《十五年“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的教学改革与机制创新》获2014年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同年七月,与华师大新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合作研究的《“新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获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2月,“新基础教育”华坪小学生态区建设被列为上海市教委“区县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项目。
 
闵行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施时间表
 
2015:七宝教育集团、闵中教育联盟、新优质创建学校、“新基础教育”华坪小学生态区、实验小学一校四区等3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25%。各项目组能选择时间点、找准突破点,切实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校际间均衡。
 
2016:首轮“新优质学校”结束启动第二轮,计划10所学校加入创建。同时“新基础教育”闵行四中生态区、明强小学生态区和吴泾镇教育联盟加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践。经过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的学校数将达到68所,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60%。
 
2017:学区化集团化办学预计超过60%,形成一定的覆盖面,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有较为稳定的机制,提升满意度。
 
一校多区:只办校区不办分校
 
闵行区实验小学是上海西南地区首屈一指的明星小学之一,现拥有“莘松”、“春城”、“景城”、“畹町”四个校区,共有135个教学班近6000名学生,450名教职员工。不过家长们却烦恼:在畹町校区读书的孩子能否享受到莘松校区的教育资源?实小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如何持续优质发展?
 
“只办校区不办分校”,从2004年第二个校区开办之初起,闵行实小坚持“同而自主、特色发展”的总体发展策略,探索破解“一校多区”的管理难题,一套班子集中领导,校区条线交叉管理,以更紧密共建的方式支持弱校、新校发展。多年来,实小在一校四区办学形态下创新和积累了丰富的领导与管理经验,形成了有效的办学机制和管理规范,各校区呈现出优质均衡特色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师资配备上,闵行实小校区间的发展策略为“同生共长”。从春城校区开办第一年起就从老校区选派了相当大比例的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进入新校区,分布在各年级各学科中,之后连续三年,老校区保证至少调出所需数量的30%的成熟教师进入春城校区,而新招聘的教师其中的部分则进入老校区。在后续第三、第四个校区开办的过程中,实验小学始终保持了多个校区间的师资内部流动,通过这种流动促进骨干引领和经验分享,从而形成一池活水,带动全体教师对学校的文化认同,保证不同校区的优质均衡。
 
“实小四个校区现在有23位体育教师,我还从来没见过一个小学有这么多体育教师。”原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梅陇实验学校的体育教师张培培对此颇有感触。2014年她随同闵教院附校兼并至实小畹町校区,成为“一校多区”管理模式的践行者之一。“我们有不同的校区,有不同的阵地,在这样一个大集团中各类教学研究活动总是这方唱罢那方登场,无论是亲自操刀还是‘穿针引线’都让我受益良多。”
 
此外,四个校区还自身特色凝结出了“和而不同”的亮点。莘松校区作为实验小学的“根”,以儿童阅读作为核心的校本特色课程,孕育出都市田园风格的上海老城文化特色;春城校区以教育戏剧作为核心的校本特色课程,正在形成其兼容包并的海派文化特色;景城校区则在英语学科特色基础上发展形成国际理解教育文化特色;畹町校区虽刚成立不久,但其依托“STEM+”课程实施创建科技特色的规划已初露端倪。
 
街镇教委:依托资源齐发力
 
闵行区各学区、教育集团百花齐放,离不开教育局和各街镇教委的统筹协调。据了解,闵行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属于区镇两级管理,由镇教委依托教育行政及业务部门统筹协调组成了具各乡镇特色的联合体,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进行统扶持。
 
比如,成立于2005年的七宝中学教育集团是上海教育探索集团化办学的先驱。发展如今,集团十三校逐步形成“教育科研优质平台、课堂教学示范基地、教育人才发展高地、文化特色核心区域”的格局,“集团化”的特征和优势正日益显现,为上海市出台“大力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持续深化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提供了鲜活经验。去年,七宝集团接受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用于支持集团化办学资金达到29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集团成员学校的发展。
 
又如,浦江镇积极为教师自身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提升提供发展平台,在街镇教委统筹下,2015年9月起浦江镇所有6所公办小学开展教师专业素养发展培养项目。在这场全区首个长效的镇级大教研项目中,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德育等7个科目的教师齐参与,通过主题教学研讨、教育学术讲座、教学设计研究、教育书刊研读、线上互动交流等形式,让区域内的科任教师获得了专业的交流与成长。
 
再如,吴泾镇每季度组织一次吴泾镇校园长沙龙活动,邀请华师大、教育学院专家坐堂领衔,通过参观考察、论坛交锋等形式,不断优化教育理念,提升办学境界。此外,还鼓励骨干教师带领学区内同专业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依托华师大和教育学院的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切实提升科研能力。
 
据了解,依托区教育学院、华师大艺术学院专家、大学生等资源,吴泾镇开设了声乐、器乐、舞蹈、美术等科目培训,提升该地区学生的艺术修养,打造“吴泾男童合唱团”、“吴泾学生踢踏舞团”等特色品牌。值得一提的是,该区注重将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成立“吴泾学生科普课程开发”课题组、“‘创新·志’创新教育中心”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紫竹高新区、新技术企业等丰富资源,定期举办创新训练活动,激励学生创新创造力。
 
2016年:区域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率达60%
 
“新基础教育”生态区、“一校多区”式办学等创新举措多管齐下,闵行教育逐渐成为城郊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范例。为了攻克在区域基础教育集群式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未来几年闵行教育继续探索形成区域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的有效机制、工作策略,总结项目学校经验,辐射并推广。
 
据悉,闵行教育在建设区域层面整体架构中,将根据不同形态,在领导管理中强化角色定位,落实“第一责任人+主动多元担当”,“对症下药”地建立“共享制”、“章程制”、“议事制”、“督导制”等适合的运行机制,保证试点探索项目推进过程中重心下移,为学校的集群式发展提供保障。
 
在此基础上,学校将继续通过项目设计自主探索“条块交叉管理”的运行模式,师资队伍内部流动,教育教学同步管理,实践研究适度竞争,资源成果共创共享,同时从文化建设切入,为不同校区打造不同的文化风格,解决办学模式的趋同问题。此外,“新基础教育”研究所和局普教科将从区级层面通过制度设计、专业支撑,从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具体策略等方面进行整体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为满足家长们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闵行教育将进一步开发优质课程资源、优质教研资源、优秀教师资源和校舍场地资源的共享互惠,形成整体多层级、多维度提升的学校发展机制。
 
七宝教育集团内利用古镇资源开发的探究型课程、闵中联盟的创新教育成果等优质课程将“配送”惠及学区、集团所有学生;闵行区的“骨干教师流动蓄水池”将集团内骨干教师资源通过教师柔性流动、学科基地建设、联校教研开展、特许教师配送等形式,鼓励骨干教师由优质校流向一般校。同时,闵行将建立远程录播平台、实时远程互动、集中联合教研等途径,让成员学校共享优质教研资源。
 
据了解,2016年,“新基础教育”闵行四中生态区、明强小学生态区和吴泾镇教育联盟加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践。届时,闵行经过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试点的学校数将达到68所,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60%。2017年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将形成较为稳定的机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百姓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
 

 

相关文章推荐: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邮箱:master@i-bei.com

分享到:
[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

匿名评论?也可先注册登录,或选择快捷登录: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