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喷喷的臭豆腐  发表于 2018-10-8 10:57:25| 1236 次查看 | 1 条回复
新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当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由此想起上学期一节公开课《怎样滑不倒》时的一个情节:我模仿着在雪地上走路,一步一步向前,突然就“滑”倒了,“哎呀,我滑倒了!”我“痛苦”地喊着……心中设想的幼儿上前把我扶起来的一幕没有出现,反而是孩子们的笑声充斥耳畔。亦或是因为公开课的紧张我不敢停留在这一刻的“尴尬”中,只有自己“坚强”地爬起继续上课。而这一刻给我的触动我久久难忘。因而引发我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一些感触。下面是笔者围绕“爱”来阐述一些见解和观点。
  用师爱感染熏陶。在幼儿园里,老师是幼儿心中的崇拜者,能够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孩子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老师用似春雨般的爱去滋润,似春阳般的爱去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萌芽时期的幼儿来说,是进行良好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
  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给孩子以爱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存在,感染孩子学会爱,启迪孩子爱心萌芽,在实践中塑造爱心,为孩子营造一个丰富、愉快的环境,让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里。每当孩子来园时老师们站在门口迎接,主动说出的"小朋友早上好";每当孩子给老师当助手,帮忙完成使命时,老师说出的一声“谢谢!”;每当孩子穿衣服、穿鞋子,老师给予的指导和适度帮助;每当孩子吃饭、睡觉时……,这些不经意的关怀照顾等等,都是孩子在园时的一些非常琐碎而繁杂的生活细节,老师用“爱”付诸了行动,表达了真挚爱意。再者,对孩子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让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成长,必定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品行,相信播下爱的种子,一定会收获。
  由此看来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让爱渗透幼儿心灵。孩子进入幼儿园,他们的活动范围就从个体扩大到集体,交往范围明显扩大,接触的环境也产生了变化,他们要学会适应环境并与同伴交往。如何帮助孩子之间建立友好的,有爱的交往氛围。首先要教会幼儿学会运用交往语言,帮助同伴之间友好往来;其次是通过设计各种游戏活动鼓励孩子参与其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其三是通过好玩具大家玩、好书大家看,好东西大家品尝等活动,让幼儿感受分享的快乐;其四是让大班、中班、小班的所有不同年龄、不同班级的幼儿一起参加游戏活动,活动中孩子都是主角,教师当配角。通过孩子们在一起无拘无束的活动,他们从中感觉特别有趣,无形中扩大了自己交往范围,并体验到其中带来的乐趣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带来的快乐,从而发展了交往能力,体会到同伴之间的爱,从而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捕捉“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他们的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老师,每天穿梭于孩子中间,观察和体验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在培养孩子在教育方式上除了老师要正确引导外,更应该注意孩子的闪光点,及时捕捉每个精彩瞬间。如:帮助别人做事情、自己穿衣叠被子、互谦互让不争抢、团结协作做事情等行为要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幼儿从身边发现“美好”,帮助幼儿树立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孩子们亦会把我们当成学习模仿的榜样,我们要珍惜这一认同,时刻注意自己的示范作用,要言行一致地给幼儿积极的正面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打肥皂时把水龙头拧紧、收到卡片时的一声谢谢、不小心磕碰到小朋友时的那声对不起疼不疼、帮助自理能力差的孩子系鞋带、年轻教师帮助高龄教师提水等等……生活无处不教育,我们无需费尽心思地寻找,资源就在身边,只等充分利用。除此之外,老师在关注孩子的时候,要留心观察,注重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正确地评价引导,从自身角度出发,做到客观公正,随时表扬,让孩子的心田里既有阳光、也有雨露,使孩子健康快乐、茁壮成长。
  我记得这样一段话:孩子的心灵是不可思议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收获行为,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收获习惯,播下品格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在幼儿教育的世界里,需要有爱的老师去用心的播种爱,有播种就有收获,因此我们也快乐的收获着,收获着孩子们的爱!
  “爱”,是幼师最美的奉献,也是最大的收获!
小宝门门都考了100分~~~喂,醒醒,枕头湿了!!!
sayob  评论于  2018-10-8 13:44:14
爱币爱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