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dan  发表于 2011-4-25 14:52:10| 1753 次查看 | 2 条回复
亲子沟通的12大障碍    被心理学家称为“十二大沟通障碍”的12项协助方式如下:
1、命令、指示、支配:
    许多父母为了快速实现对孩子的管教预期,常以父母的权威去命令孩子行动。“我要你吃你就吃!不要讲条件”、“不许玩游戏”,孩子虽然暂时屈服于父母的威权之下,但是也关闭了沟通之门。常常看到许多父母因孩子很听自己的话而沾沾自喜,父母说一孩子不敢说二,却不知道孩子很可能已悄悄为自己开辟了一条暗道,躲避父母的威权,乃至于误入歧途,这是值得很多父母警惕的。
    造成的后果:
① 伤害孩子自尊,造成孩子自我否定,没有安全感。
② 孩子做的事都是根据父母命令,孩子没有责任感。
③ 造成孩子逆反。


2、警告、威胁:
    “你不听话的话,给我试试看。”“再哭我打你。”这是警告、威胁的语气。以这种强势的手段来管教孩子,就和上一种方式一样,短期或表面上虽然可以看到孩子的服从,却会逐渐失去孩子的心。
    造成的后果:
① 孩子失去安全感,胆小、孤僻、没有主见
② 威胁会使孩子学会说谎。
③ 孩子变得顺从、自信心不足。


3、批评、斥责、贴标签:
    “你怎么动作那么慢!”“看看你这样子,全身都让我看不顺眼!”“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造成的后果:
① 给孩子负向的心理暗示,久而久之,孩子自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
② 排斥父母,心理上远离父母。




4、讥讽、挖苦、羞辱:
    “废物,没用的东西”“我就知道你天生就是笨脑袋,不是读书的料。”或“你真笨”
    造成的后果:
① 孩子失去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
② 孩子会有严重自卑感。
③ 孩子会有反击和对抗的情绪。


5、调查、盘问、审问:
    “你是不是在学校做了什么坏事?为什么这么晚才放学?”“你出去干嘛?和谁在一起?”“为什么要这么做?”
    造成的后果:
① 孩子因担心被批评而学会隐瞒。
② 孩子会焦虑而失去安全感。
③ 孩子在琢磨父母话的意思,学会说谎。


6、训诫、说教、矛盾:
    “当一个学生就是要上学,你不知道吗?”“你不应该这样做”“那个小朋友多好,你要向他学习”。还有些父母管教孩子的时候自身态度很矛盾:买电动玩具给孩子,然而如果孩子玩却又骂他。
    造成的后果:
① 让孩子无所适从。
② 让孩子产生过大压力。
③ 导致孩子退缩疏远或反抗。


7、建议、答案:
    “儿子,我建议你告诉老师。”“你应该……”直接为孩子提供解决方案。
    造成的后果:
① 暗示孩子自己没有能力处理。
② 是孩子产生依赖心理,失去主动思考能力。
③ 有的孩子会逆反,你要我这么做我偏不这么做。


8、争论、说服:
    “我不同意你的这个想法,因为……”“老师说,你应该….”“某某某曾说过…”亲子各执己见,相互辩论。
    造成的后果:
① 造成对抗的情绪,孩子反不听父母话。
② 孩子觉得得不到父母认同,失去自信。


9、分析、诊断:
    “一定是你犯错误了,老师才罚你”“你做不完,是因为你不会”“张老师不喜欢你。”刻意给孩子的行为下定义、分析原因、做归类。
    造成的后果:
①  孩子会有挫折感
②  孩子因为担心而不愿意沟通。




10、退缩、逃避、转移
    “不要去想这件事了,说点开心的事吧。”“别气了,我们出去玩吧。”
    造成的结果:
① 让孩子感觉父母不重视自己的烦恼。
② 给孩子心理暗示,逃避困难。
③ 孩子再遇到困难就不想和父母说了。




11、同情、安慰:
    “事情过去了,没事了,啊!”“就这一回,很快的,别伤心了”父母不关注事情,只是试图让孩子平静。
    造成的后果:
① 孩子觉得父母不是真的了解自己。
② 孩子觉得父母并不是真正关心自己,从而产生对抗意识。
③ 孩子会认为父母看到自己有情绪就不是好样的。




12、赞美、赞同:
    看到这个标题很惊讶吧?不是赏识教育吗?不是不要吝啬赞美吗?是的,孩子没有困扰时,你尽管赞美。
    但是当孩子“拥有问题”时,赞美语言会让孩子感觉父母别有用心。比如:当孩子遇到一件困难的事,很困扰,你说:“孩子你很棒的,你不会让妈妈失望的”,这和孩子通过努力已经达成一目标,妈妈说:“孩子,你真棒”。感觉一样吗?你体会一下。
    造成的后果:
① 暗示父母有很高的要求,孩子必须达到父母的要求。
② 父母的赞美不是真心的,是有目的的。
③ 孩子的困扰并未解除,孩子会越来越焦虑。

为了孩子我挥汗如雨,为了爱币我鞠躬尽瘁!
ladygaga  评论于  2011-4-27 14:56:15
正确的引导比暴力的逼迫要好很多
宝宝来了  评论于  2011-4-27 15:05:15
同意楼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