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开始写诗,11岁出版诗集,年仅13岁的姜二嫚已经写下了1000多首诗, 余秀华评价她的写诗才华:“二嫚写得天真烂漫,她的手指向哪里,诗就出在哪里。”姜二嫚似乎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在2018年《天天向上》节目中,汪涵在看了姜二嫚的诗以后,一语道破天机:“孩子的身上不缺少创作,缺少的是发现这种创作的心。”

据说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生下来就是天才,但往往在他们求知的岁月中,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了他们的天赋。”

姜二嫚的诗里面,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着逗趣的质朴童心,有着诗的韵味和美感,而之所以姜二嫚能写出这样的诗,可能大部分还是要归功于父母的发现和引导。

timg.jpeg

01想象力:每个孩子都具备的天赋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幢用玫瑰色的砖盖成的漂亮的房子,它的窗户上有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怎么也想象不出这种房子有多么好。必须对他们说:“我看见了一幢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那么他们就惊叫道:“多么漂亮的房子啊!” ——《小王子》

《小王子》里的这段话,充分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孩子们总是能用想象力构建美好的东西,而大人却往往只看得见事、物的社会性定义。正因为还没来得及被定义,以及接受太多的定义,所以每个孩子都具备“想象力”这个天赋。

每一个孩子都具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这些想象力的价值,却只有极少的大人们才能够发现、重视。

02创造力:尊重孩子的世界

很多时候,当孩子试图自己去探索、去创造一些东西的时候,他们言行还会招来父母的责备与纠正:比如孩子用“奇怪的”表达,试图说明一件事;比如孩子醉心于描绘美,于是画在了墙壁,床单还有书籍上;比如孩子拆了父母心爱的装饰品,摆弄着去演绎自己的故事……

在孩子的世界里,世间万物都如此新鲜有趣,他们的思想、行为、感受,不受经验和定义所束缚,极富创造力,但这却往往是已经习惯某些道理、某种思考方式的大人,无法在第一时间理解的。

古人说童言无忌,孩子的言行,长辈不要过多去苛责。但我想,仅仅不苛责也是不够的:父母虽然可能不理解孩子的言行,甚至会因为不符合自己的认知和习惯而生气,但是如果可以做到尊重孩子,试着多去倾听,多去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不要轻易地用否决去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03行动力:善用正反馈机制

孩子总是很容喜欢很多事,但往往很难坚持,大人们常常把孩子的喜欢定义为“三分钟热度”,但是却很少扪心自问,自己有长久地喜欢过什么吗?自己的喜欢是怎样坚持下来的呢?

有一种喜欢,叫正反馈喜欢:你喜欢某件事,你去做这件事,之后得到好的反馈,你就会更加喜欢这件事。在良性的正反馈之下,人们会建立一种更长久、更能够应对挫折的喜欢。

如何做到让孩子把喜欢变为长久的行动力呢?当父母希望孩子们能够坚持某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时,自己要先做到能够持续地关注孩子的这一行为,并且予以正向的鼓励和引导。在了解孩子的特长,发现孩子的能力之后,善用正反馈机制,可以帮助孩子维持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  帮助孩子找到真正适合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同时,为孩子做好教育规划。

xntqxzghcd  评论于  2020-8-11 16:42:50
我来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