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贝点读  发表于 2014-6-26 21:39:52| 2546 次查看 | 7 条回复
一年20部亲子动画电影的总结(1):几个最


      时间从去年5、6月算起,目前进行到第17部,下周开始18部。一年快到了,二十部也快完成了,虽不完整,但已经有了总结的愿望,所以就开始写了。这一两个月还会陆续从不同角度总结,争取写一个系列。


1、最省钱
      用动画电影学英语是最省钱的学习方法。之前我们有两年的亲子共读学习方法,为了买原版书,花费在一万左右。常见的如:I Can Read系列、Curious Geordge、大红狗、贝贝熊、Spider-man(Batman Superman Ironman)、EarlyReads、Henry and Murg、Nate the Great。由于原版太贵,有点受不了,也会买国内出版的双语书。前几年买的正版盗版动画片DVD累计也会有5000元。
      而这一年里,我们亲子英语的开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两百元的样子。而且的确没有买一本英语方面的书。(注:不买书,不等于没有阅读启蒙、不等于没有亲子阅读)


2、听力时间最多
      这一年的听力输入量,基本都有记录,可以粗略算出来时间的下限来。数字大致准确。
      熟悉电影后的纯粹听:
      按周算:50*3*1.5=225小时。50周,每周3遍,每遍90分钟=1.5小时。最低时间225小时。
      按电影算:15*1.5+19*6*1.5=193.5小时。第一部听得多一点大约15遍,其余19部按6遍算。所以最低时间是193.5小时。
      按照实际情况,每周听三遍、每部听6遍是最低量,许多部每周会达到4遍。因此估算应该能达到250小时。
      从另一个方面,也体现出多来。由于周一到周五应付学校的事,周末假期会多听。有天曾经单日听到了3小时。这是从不曾有过的。
      除了听。看动画片的时间大致是2遍英语、一遍国语。因此总时间大致是10*1.5+19*2*1.5=72小时。第一部看了有超过10遍,其余按2遍算。这也是下界。实际时间我估计会达到80小时以上。
      前几年每天的听,不会超过半小时。年化时间约是300*0.5=150小时。一年按300天算。
      前几年看动画片的年化时间大致是:300*20分钟=100小时。每年估算大致100小时。幼儿园时,没有作业,所以每天都会看一些。


3、亲子互动最多
      以前一起看动画片如乔治、卡由、朵拉等只是一起看视频,互动较少(可能跟前几年语言能力、理解能力等各方面认知水平有关)。亲子阅读时,也基本是我念书,他看图。在听时,没什么反馈,基本不知道有什么效果,对听没有特别明显的积极性。现在动画电影信息量极大、语言复杂、情节生动等等,我们的交流明显变多。都记录在亲子楼中。不再叙述。


4、兴致最浓
      孩子对英语的发自内心的热爱,我觉得是从动画电影开始才有的。
      前几年其实是初步的熏陶和启蒙。亲子中,他的关注点永远是图画和情节。对语言本身会喜爱,但我觉得他不强烈。
      这一年的热爱,体现在:更加关注语言本身了。能够从语言本身传达的信息去理解情节和人物。这个转变是有个过程的。其实是个综合的结果,因为他在学习一部电影时,会关注情节、关注表情、关注国语、关注英语、关注音乐、关注舞蹈、关注动画电影展现的所有元素。甚至会关注《Bolt》中Bolt未出现正在赶来,被淹没在鸽子和猫对话中的急促的脚步声。立体地感知一部动画电影,对语言的理解、学习和记忆帮助非常大。


5、亲子感情最深
      由于是学友关系。当当会在看到听到精彩部分时,提醒我。我也会把精彩的场景和语言体醒他。与动画电影中的角色一起感受各种生活的滋味。见面必聊动画片,所以才有了持续近一年的亲子互动楼。送卡片的事已经写过贴子。


6、本人英语收获最大
      断断续续也学过不少次了。这次为期一年的学习收获非常大。一是对儿童学英语的方方面面有了深刻的理解;二是对英语思维(语言思维)有了深刻的理解;三是英语本身的收获,感觉自己进步挺大的,听力进步明显。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爱贝点读  评论于  2014-6-26 21:42:24
一年20部亲子动画电影的总结(2):国语的使用
       学习英语动画电影,国语的使用是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不少专家老师博士都警告“少儿不宜”。还好一年下来,我们的结果相当满意。我认为这跟孩子的英语基础和英语爱好程度有相当大的关系,作为爸妈也需要把握火候,所以看官不宜简单模仿。英语亲子真的是艺术,不仅仅是技术。明白了这点,才能全面理解我的总结。一年下来,明显有几个阶段可以说说。


1、第一部《The Croods》(2013.06-2013.08)
       2013年6月份,妈妈和朋友一起看英语版,带上了当当。过了两周,我和朋友去看国语版,也带上了当当。我有感于他的喜爱,7月初就找来英语版视频在电脑上给他看。后又提取音频给他听。受到他的热烈欢迎。因为他看过国语电影,提出要看国语。我很是犹豫,大约犹豫了半个月,但还是同意下载了国语版。孩子又提出听国语音频,我还是犹豫了近一个星期。最终同意提取国语音频给他听。整个暑假没有其他动画片,就是这部电影的英语国语了。前后两个月粗略估计:累计看英语10遍,听英语15遍,看国语8遍,听国语4遍。孩子从此开始喜爱上看听原版动画。回过头来,我觉得,我能够倾听孩子的要求,给他看听国语版本,对他理解这部动画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也积极帮助了他点燃今后一年动画电影学习的热情和自信。


2、第四部《KungFu Panda》(2013.10)
      开学后进入第二三部电影,逐步和孩子商量形成了两周一部的节奏。国语视频基本是看一遍。听第四部时,明显表现出对国语音频的超级喜爱。《功夫熊猫》的国语配音的确不错。有天晚上睡前听了会国语,我拿了MP3音箱准备关掉,让他睡觉。他死活不让我关,让我印象深刻。这也让我意识到可能国语要适当听,防止喧宾夺主。后面几天,经我试探,发现是我多虑了。我提出不听这部的国语后,他也很愉快接受了。可能当时因为是国语听得懂、又入了迷,不忍关掉。


3、不再听国语(2013.11)
   在第六部《精灵旅社》后,不再听国语,但看国语视频增加到3-4遍。听国语开始退出,孩子已经习惯听英语音频了。我没有主动提供国语的原因其实很简单,没有找到大陆普通话版本,只找到台版。看台版国语视频时,我很是不习惯那个腔调。而他似乎也忘了还可以听国语这个事。没再提起。从此与听国语88了。我想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对动画电影的理解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听英语的自信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适度的国语视频也能够帮助他理解一些费解的地方。听英语已经是很有趣的事了。


4、延迟看国语(2013.11-2014.02)
      其后每部电影我都先提供英语版给他看,再提供国语版。我发现他英语版看一遍后就开始只看国语(母语优先太正常了。),所以我动了点小心思,有意拉开英语和国语的时间距离。让他第一周看英语视频,期间听英语音频。接着的一周看国语视频,期间也是听英语音频。这样,英语视频会看到2-3遍,同时又听了3-4遍后,再看国语视频。国语视频看的遍数因为只有一周的时间限制,也减少为1-2遍。目的是让国语起辅助作用。这样在看国语时,他会更加留意不曾听懂的地方。这个方法的效果非常好。


5、国语视频看部分(2014.02-2014.04)
      我和他有约定,英语视频一起看,如果是国语就自己看。所以他怎么看国语的,我也不太清楚。大约进行到第十七部《Bolt》,我才确信当当看国语不是全看的,是跳着看的。说白了,就是移动时间轴找到看听英语时不太明白的地方,选部分情节看看。想想也有道理,看听明白的,即使是国语也没有看的必要了。


6、不再看国语(2014.04-)
       进行到第十八部《Rio》,我依然按旧的节奏,听英语一周后下载国语《Rio》告诉他已经放在电脑桌面上,他随口答应了一句“可以呀!”,没啥激动的。事实上《Rio》这部快结束了,他一点也没看(以前看国语的时间在看英语的《Magic School Bus》)。我相信从此也不会再要求看国语了。我肯定是不再提供了。

            近期去电影院看了两部动画电影《天才眼睛狗》和《Rio2》。我没有意告诉他是国语,而他还以为是英语。(因为我们有过约定,一起只看英语的)到了电影开始时,当当才发现是国语的,很是意外。都说了一句“怎么是国语?”但看下去了,依然很高兴。两部电影的英语场次比较少,很是可惜没有合适的时间看。如果是英语,当当一定会更喜爱。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爱贝点读  评论于  2014-6-26 21:43:00
一年20部亲子动画电影的总结(3):20部列表


01 The Croods 疯狂原始人
02 The Incredibles 超人总动员
03 Megamind 超级大坏蛋
04 KungFu Panda 功夫熊猫
05 KungFu Panda2 功夫熊猫2
06 Hotel Transylvania 精灵旅社
07 Turbo 极速蜗牛
08 Madagascar 马达加斯加
09 Madagascar2 马达加斯加2
10 Madagascar3 马达加斯加3
11 Despicable Me 卑鄙的我
12 Despicable Me2 卑鄙的我2
13 Ice Age 冰河世纪
14 Cars 汽车总动员
15 Cars2 汽车总动员2
16 IceAge4 冰河世纪4
17 Bolt 闪电狗
18 Rio 里约大冒险
19 Justin And The Knights Of Valour 驯龙骑士
20 Mr. Peabody & Sherman 天才眼镜狗


注:
1、这20部是爸爸和当当共同选择的。是最适合我家孩子看和听的动画电影。当当对动画电影非常挑剔。以至于我进一步的挑选变得非常为难。
2、这20部,有两部听得较少:《13 IceAge》只听一遍,《19 JustinAndTheKnightsOfValour》只听两遍。都是他主动提出不听的。其余18部当当都非常爱听。如果其他人想参考,我推荐用《IceAge3》和《Rio2》替换这两部。
3、当当不爱看《玩具总动员》系列,不爱看公主王子题材,所以错过了许多优秀的电影。
4、由于我不同意看暴力较多的,所以Batman等漫画英雄系列的动画电影没有看。
5、许多电影因为以前看过,让他再看不太情愿,他总想看新的。所以我也就没有让他听。比如《IceAge2》《IceAge3》《Frozen》等。
6、最新的电影比如《Rio2》是非常好的选择,可惜没找到高清视频,所以没有被选择。
7、还有一些经典的如狮子王系列,当当一看海报就没感觉。我引诱了几次,不成功,我就放弃了。

总之,伺候这个二年级的男孩子非常不容易,一年中,为了挑选喜爱的下一部,真是费尽心计。我曾经连续看了8部,也搞不清,他可能会喜爱哪部,曾经那么茫然。还好,我后来让他自己物色,他有时从"21st报"小学版的电影介绍中找到,有时从同学的交流中找到,有时是跟我们看电影后决定要再看的。只要是他提出要听的,都非常适合他。而我为他挑选的,失败率明显高得多。(不太爱听的两部,都是我建议他看和听的。)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爱贝点读  评论于  2014-6-26 21:44:15
一年20部亲子动画电影的总结(4):以孩子为师
      我知道很多家长和老师对“以孩子为师”是不以为然的。尤其是自认为有一套独特教学秘籍的家长和老师。既然有了秘籍就恨不得立即使上,立即看到效果,而往往事与愿违。
      期中考试前的家长会上,英语老师说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众说周知,英语老师是教不了自己孩子英语的。”她的孩子在上一年级,她并没有用她教她学生的方法教自己的孩子。她也没有其他方法,所以就把孩子的英语交给了学校其他的老师。

      这位老师的话不全对,但我觉得英语老师的话印证了我的一个长久就有的念头:亲子英语和师生英语是不同的;师生英语以老师为师,亲子英语以孩子为师。这也是许多专家老师博士自以为是、文不对题、隔靴搔痒、误人子弟的根本原因。另外有家长把自己引导孩子的经验,企图推广到别的孩子身上,也需要重点告诉其他孩子的爸妈,如何观察孩子、和孩子共同尝试解决亲子英语中的小问题的过程。这样才更有启发意义。
      一套推荐的路线图是远远不够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线图,每个作爸妈的,和孩子一同设计好属于自己亲子组合的路线图才是正道。有爸妈看到的我的帖子,要按照我的方法来。我很是惴惴不安,所以继续把道道说清楚。


谈谈这一年如何以孩子为师的。


1、开始一年动画电影英语的起因。
      三年前开始亲子共读图画书和简单分级读物,进行了两年,如果按平均每天1本,大致有600本了。后来进行到《Nate the Great》,发现他开始拒绝听相关的音频,买的8本该系列书,只听了一本两遍。说白了,就是遇到了瓶颈和关口。
      本来早上听书的音频,现在对故事不感兴趣,对音频不愿重复听,我就开始发愁了。后来在看了<The Croods>后,我尝试让他听了一下,他非常喜爱,并明确告诉我喜爱听。我如获至宝,并决心把听电影的事业发扬光大,从而有了一年的故事。记住,我没有强迫孩子继续听《Nate the Great》,尽管这套书好评如潮(也正是好评如潮,我才买的。)我还同时买了<Mercy Watson>,原因自然也是好评如潮,但我始终没有拆那个塑料包装纸,因为孩子已经开始听动画电影了。事实上正是孩子的表现告诉我,他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开始听动画电影了。
      在看<The Croods>之前,我给他听过《Curious George》《Clifford》等动画片,但从未想到可以给他听如此长如此快如此复杂的动画电影。


2、听国语音频。
      看国语视频、听国语音频,是孩子提出的,而且非常强烈地要求。我纠结了很久。很多专家是反对的,反对得很有道理。但我更相信自己的孩子。因为我发现我的孩子听国语的原因是:想搞清楚动画电影中的角色为什么笑、为什么闹腾、为什么情节就这么发展了、那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这是因为英语水平低导致的。但是我孩子绝不是反感英语而要听国语,或是更喜欢国语而要听国语。而且他听完国语会继续听英语,为能听明白并猜中单词的意思而高兴。这样一来,听国语,又有什么不可的呢?如果孩子不提出来听国语,我绝不会主动给他听的。这样孩子可能会因为听不懂的太多而失去信心;另一种可能,我会逐句讲解英语,导致孩子疲惫反胃而丧失兴趣。这样的学习是无法持续下去的。


3、学动画电影的周期。
      第一部看了很多遍,听了很多遍。是不是以后的电影都这么干呢?我不知道。我只能观察孩子,询问孩子。我的孩子喜爱新奇,知道了其他好看的电影就迫不急待要求看和听。所以讨价还价,大致两人都认可的周期是两周。我觉得两周短了点,但我没有强迫孩子多听。
      其实一部电影听得少一点,可能理解不彻底,忽略了许多可以掌握的语言点。但是两周两周地搞上十几部,进步依然可以很大。比如开始时,两周只能理解一部新动画电影的20%,而到了一年后,两周能理解新电影的30%。这样的进步方式是我不曾意识到的。


4、动画电影的选择
      说实在的,我真的不知道如何选择。我没有教学大纲之类的如同路线图的东东。去年他看《精灵旅社》前,我曾经下载了,并事先看过,当时我看了哈欠连连、直打瞌睡。我一点也没觉得好看,也没觉得适合当当。可当当看到21报少儿版的介绍后,强烈要求看。我没兴趣,还担心怪物有点恐怖,不太支持他看。
      但我总是心太软,同意了。没想到真是一部好电影。<马达加斯加>也是如此,我给当当看前,也不太有热情,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给他看。没想到效果极好,一连看了全部三部。我发现我在选择动画电影上真的不太在行。原因一是英语水平不行;原因二是对逗孩子的画面、情节和语言不敏感;原因三是自己看时都是深夜,人很疲倦。所以基本上以孩子选动画电影为主。
      20部电影后,我依然对选择电影不太在行,对一部电影能否让孩子痴迷听上两周,依然没有太大把握。


5、听歌曲
      看听动画电影的同时,再听听电影的歌曲,绝对是意料之外的。我可以说完全反对的。原因很简单,一是:听了歌曲,听电影台词的时间就少了;二是:我认为孩子根本就不会听懂理解歌词。事实上,一年下来,我理由依然正确。但我的观念变了,电影台词少听一点没关系,下一部电影还会有台词;但这部电影的好歌要多听,下一部不一定有好歌。
      听好歌,可以培养语感;即使听不懂,也可以培养语言的节奏感。<IceAge4>里船长的歌,不到一分钟,他听了不下四十遍。搞得我夜里起床去卫生间,脑子里都在回荡这个歌。这就是古人说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吗?

      我孩子喜爱听一些电影里的插曲,完全是喜爱那个节奏,他不关心歌词的。除了会情不自禁哼上几句外,也没看到当当听这些歌曲带来的好处。但是他喜爱,我就让他听了。
      我相信,听歌曲一定让他更加喜爱上英语了。这是孩子教我的方法。反复听的歌曲的选择,依然是他作主。


     

      回顾一年的过程,我发现自己的作用很有限,只是起到个技术上协助的作用。俗话说“满瓶不动半瓶摇”,而我其实是个空瓶。一年中不断观察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交流(其实是向孩子讨教如何帮助他学电影),从而不断加深对儿童英语学习原理的理解。所以,我很惭愧地说,我的老师是我的孩子。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爱贝点读  评论于  2014-6-26 21:44:40
看动画电影  听英语音频 -- 06年男孩的听力提高之路
        1、自从2013年看了《疯狂原始人》后,我发现当当对英语的喜爱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也在探索中发现了一条适合孩子的电影英语学习之路。但这条路并不明朗,能走多久还不知道。所以开个楼,作为系统的记录,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这个方法不一定适合以后的情况,所以能坚持多久没多大信心,以后还有调整的可能。
        2、在开始电影英语之前已经启蒙了6年了,平均每天的时间并不多,大约在40分钟的样子,早上20-30分钟的听基本能保证。2012年能够听懂《curious george》90%,这个有专门测试过(测试方法是随机中断视频,问刚才一句话的意思)。
        特别喜爱看DVD的有:
        Dora the explorer、
        Disney Magic English、
        kid\\\\\\\'s ABC、
        Leap Frog、
        Clifford、
        Pat & Mat。
        听过的音频也很多,主要是2011年10月到2013年7月亲子阅读的音频材料(目前基本停止,转向电影英语):
        Clifford
        Blact Cat early reads
        five little monkeys
        fly guy
        Henry and mudge
        I can Read (汪氏书单部分)
        I\\\\\\\'m going to READ
        read at home
        splat the cat
        the berenstain bears
        usbone illustrated stories 系列有相近音频
        海尼曼
        兰登双语
        泡泡剑桥
        体验英语1-6
        小狐外传
        3、以往英语学习可分为三个阶段
        1)1岁到2岁半(2007-2009.2),简单单词,最简单儿歌,最简单句子。通过视频。
        2)2岁半到中班(2009.2-2011.10),上幼儿园。开始看短的动画片,偶尔看电影,每天早上听30分钟的英语。幼儿园有英语课,启蒙。
        3)大班-一年级(2011.10-1013.06),开始亲子阅读,晚上看DVD视频半小时,亲子英语20分钟(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第二天早上亲子英语的MP3听半小时(起床到出门上学)。
        4、最近进入第四个阶段,电影英语阶段
        实施方法还在探索中,目前大约是有1小时的听原声音频时间。周末多一点时间,上学时间紧一点,不到1小时。亲子英语已经停了(最主要原因是小学阶段亲子时间太难挤了,倒是听英语的时间可以挤出来,边玩边听、边吃边听、边洗漱边听)。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爱贝点读  评论于  2014-6-26 21:46:20
如何开展动画电影的亲子讨论

动画电影是非常适合学龄孩子学英语的素材。如何合理使用,是我近半年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由于能够强烈感受到孩子对英语的热爱、对动画电影的热爱,以及他在英语上的进步。所以就总结一下我们是如何开展动画电影的亲子互动(亲子讨论)的。

1、不同动画电影,相似场景的讨论
1)《Madagascar》《The Croods》  14日周六晚上等公交,就聊聊电影吧。我问他为什么电影开头Alex看着天上的直升飞机会说是星星,而纽约上空没星星,在海滩看到了满天星星他们会惊叹,就像疯狂原始人上他们爬到树顶看到满天星星后那样惊叹?他当然不知道了。我就解释了大城市光污染的情况。而疯狂原始人上,是因为咕噜一家子夜里呆在洞里从不出去的原因。
2)《Turbo》《KungFu Panda 2》  我看着字幕打印纸,问他有没听到free tacos for everybody,他说有呀。我又问他,有没记得功夫熊猫2里,有句“In honor of my son, free TouFu desserts for everybody, but parchases.”,他的确也想起来了,还说了句国语台词。不过国语台词里说是“免费吃豆腐”,不太准确。我纠正说,应该是豆腐花或豆腐脑。dessert是点心的意思。所以免费吃的不是豆腐,而是豆腐花。

2、同一部电影,有趣情节的讨论
1)《KungFu Panda》  独乐不如众乐。听到“my tenders”自然要告诉他什么意思了。我们脑子中自然是一起回味熊猫倒霉的场景了,然后一起哈哈大笑。妈妈还笑着问,怎么还是复数呀。类似的场景很多的。
2)参见其他例子吧,一部电影搞笑的地方太多。不举例了。

3、同一部电影,相似场景、相同语句的讨论
1)《Madagascar》  一周听了三遍,每遍都会有两处听到这句“Just smile and wave, boys. Smile and wave.”当当都会笑出声。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听懂。就告诉他,Alex一帮人还挥手告别呢,其实已经轮船没油了。这句的幽默意味非常浓。企鹅们一出现,就觉得很开心。第一处说这句话,是因为企鹅挖了地道准备去南极,所以向游客再见,他们会通过挖地道到南极吗?想想就觉得好笑。
2)《Madagascar》  当当第一遍看英语电影时,看中文字幕,看到“The penguins are psychotic”对应的中文是“企鹅是神经病”就边念出声边笑。我一直记着这个事,准备找机会学一下这个怪异的单词。周二晚上把这句写到白板上,教他念。念完后他就干别的事了。过了几分钟,他跑来我身边告诉我,还有一句“He's psychotic”.叫我到打印台词中找,还说是最后部分,连场景情况也告诉我。我果然找到了。晚上我独自听时,又听到了一句“Where's that psychotic lion and our monochromatic friend?”也有“psychotic”。等下次有机会,一定告诉当当,看能否记得。这个电影实在有趣,几个家伙互相说对方psychotic。
3)《Hotel Transylvania》  有些情节需要前后串起来理解,才深刻。比如Dracular在剧中曾说自己不唱歌的,而到结尾终于大唱了一把,雷倒众人。又比如Jonason从空中掉下来,掉到泳池的绿果冻里竖起大拇指,结尾在飞机上隔着玻璃也竖起大拇指。这些情节需要看电影多遍才能发现和理解其中的幽默味道。我会在观看时,有意提醒他。

4、电影内外的关联讨论
1)《Madagascar》  电影中提到很多地名,如New York,madagascar,Kenya, Central Park Zoo, Grand Central, Antarctic... 我特意在电脑上打开google地图给他看各个地方,还把Central Park Zoo, Grand Central分别作为起点和终点,看了路线(经过第五大道)。看完地图,又看了看madagascar的几张照片,特别是狐猴和变色龙,
2)父子一起看下一部《马达加斯加2》的国语电影。我又看到Alex的招牌舞姿。突然想起了标致汽车的汽车标志。哦,明白了。标致汽车一定是大赞助商。广告做得真是绝呀。我后来到网上找到标致汽车的标志给当当看,我边指着图边说“Alex”,他应该不明白广告的意思,但能明白很相像。等以后一起看到路边的标致车,我还会指给他看Alex。
3)傍晚一家人散步,看到天上只有一颗很亮很亮的星星,我说是许愿星吧。当当就站着默默许愿。妈妈问他许什么愿?他说,“I wish I can fly.”说完蹦蹦跳跳追上我们。这又让我想起Turbo许愿的场景,也想起《精灵旅社》小蝙蝠学飞的场景。脑中浮现这些场景时,我脑中同时会有当时电影的对话声音。
4)快半期考了,一起复习语文。要求“后”字组词,他想了半天,没反应。我说了“the day after tomorrow”。他疑惑的说“后天?”  没想这事开启了他的调皮心。后来妈妈帮他复习,问他“紧张”的反义词。他一下子没想到,随后居然说出“inner peace”。我呵呵一笑,接一句台词,“peace on”。孩子你千万别在语文课上冒英语台词呀,否则会乱套的。
5)问他知道“僵尸”怎么说吗?他说是zombie。我记得他有张植物大战僵尸的卡片,就问他知不知道卡上有这个单词?他说知道。我问他认得拼写吗。他说认得。看来僵尸的单词是记住了。这个单词我从未提过。应该是从《精灵旅社》上学的发音。
6)还是在学跆拳道的路上,看到有人在打麻将。当当就我问我,“那是麻将吗?”我说是呀,自然就想到了功夫熊猫里的情节,鹅爸爸的爸爸的爸爸通过打麻将赢了面馆。就和当当聊起了功夫熊猫的一些情节。

5、俗语俚语的讨论
1)《Madagascar》  “Don't worry, cats always land on their... Face?"是一句有背景的句子。来自是"cats always land on their feet"这个俗语。我觉得应该告诉当当。就拿着打印台词,先把这句念了一遍。我一边念,他一遍笑。当然我要模仿河马的腔调念,才显得有趣。我就问他,不是face,你知道河马本想说的是什么吗?他说是"feet"。我吃了一惊,就问他怎么知道的?他似乎在想,但没说话。我也就不深究了,只能作为悬案了。本想再解释一下猫不怕摔的常识,也就免了。
    我把“Don't worry, cats always land on their... Face? Man, what kind of cat are you?"这几句写到了小白板上,全用大写字母写成。睡前让他念一遍。他不太熟悉单词Don't worry、always、land、their。自然念得结结巴巴。等顺下来念完,就明白意思了。过了两分钟,他突然把正听的便携音箱拿给我,示意我注意听。我一脸茫然,突然就听到了说这几句的前几句。我和儿子相视一笑,我还做了个双手举起趴着的动作。(是模仿Alex从燃烧的自由女神像上跳下着地的样子)事后我还一直想,这也太巧合了吧,刚念完这句,小音箱就正好循环播放到这个场景。
2)《Turbo》  听到Tito说了句,“My ears are burning.”我说《Megamind》中也有这句,当当哼了一声表示赞同,问我什么意思。我说就是“是不是在议论我呀”的意思。我觉得意犹未尽,后来有解释说,美国人认为如果有人背后说议论自己,自己的耳朵会发热,所以用这句。

6、简单算术的讨论
1)《Turbo》  我提了一个问题,Indy 500赛道上的多少个赛车比赛。当当说不知道。我也没告诉他答案。星期二晚上,他一边做折纸手工,一边听蜗牛,听到这句“Only this time, instead of one lawn mower, it'll be 32 giant, fire-breathing cars!”前,我有意哼了一声提醒他注意。他果然放慢手头的事,认真听。然后很高兴地说32。我带着疑问又哼了一声,他立马会意改口说是33。
2)《Madagascar》  我看台词,发现了这句“I'm ten years old. My life is half over.”我觉得可以考考当当,问题就是“斑马一般寿命是多少”。他果然不知道。我当时没告诉答案。在看madagascar英语时,我又提醒他,还是没明白,还问是10岁吗。看来My life is half over这句没理解,至少没明白可以推算寿命。我告诉他half就是一半,over就是结束。结果他还是算不出来,就只好告诉他答案20了。英语其实与思维发展是同步的,二年级才开始学乘法,听懂单词听不懂意思也是正常的。

7、电影插曲的讨论
1)《Megamind》  10月11日晚上,我把<Megamind>中的三首插曲下载到电脑,分别是《Highway to Hell》、《Bad To The Bone》和《Bad》。我觉得他应该最喜欢《Bad To The Bone》,因为"b b b b b bad"听上去比较好玩。但我还是全放给他听了。没想到他最喜欢的是《Highway to Hell》。要我拷入MP3音箱反复播放。我不太同意,因为这个摇滚太吵了。而且反复听这个,那电影mp3就没时间听了。我说歌曲就在电脑里听,他说不方便听,我还是没同意。晚上他一边听,一边在床上大蹦大跳,真个像是摇滚歌手似的,还对着口型假唱。睡觉前还不忘提醒我,把歌曲搞到便携音箱里。我向来心软,所以最终同意了。
2)《Turbo》  7号周六中午,我正在切烤鸡,突然听到外面有音乐声,旋律很熟悉,我就仔细听。门窗关得比较紧,懒得开,隐约就听到好像在哪里听过。听着听着,我就跟着哼,结果哼出“We are the champions”。我正纳闷着怎么是Turbo里的一段旋律。这时,当当从房间里猛冲了出来,说,“我听到了...。”我会意微笑着说,“We are the champions,我也听到了。”当当说,“我还以为你在放Turbo呢。”我此时也恍然大悟,“We are the champions”是一首歌呀。快google一下,或百度一下。这个歌一定要找到听一听。(Tito向邻居们拉赞助时,就有“We are the champions”一段,但原声碟没有收录这首歌)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爱贝点读  评论于  2014-6-26 21:47:00
一年20部亲子动画电影的总结(5):我是精卫,你是海(系列完)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在我眼里,亲子孩子英语启蒙的过程,就是个精卫填海的过程。我是精卫,孩子的大脑是海,填的是英语、音乐、动画。当然你可能填的还有绘本、块头书。
1、我怎么填的呢?
      周一早上:上午孩子7点起床,我准时开点唱机放电影英语音频。他穿好衣服,去洗漱,我就把点唱机塞到他手里,让他自己带到洗漱旁的洗衣机上,继续听。大约7点15分,他洗漱完去吃饭,我就把点唱机拿到餐桌上继续让他听。我7点半离家。他大约7点35出门上学,会自己关掉。
      周二早上:我不在家,早上7点准时,我打电话让他开点唱机听英语。
      周二晚上:我回家,如果他洗澡,就开点唱机,放到洗澡间的衣服架上,并放大音量。因为洗澡有冲水声,听得不清楚。他晚上洗漱时,我再把点唱机拿到洗衣机上给他听。他上了床,我把点唱机放到他枕头旁,调小音量。晚上安静,且靠耳朵,音量要降低。 听上15分钟 。此时大约晚上九点,我离家。
      周三早上:同周二早上。
      周四早上:同周二早上。
      周四晚上:同周二晚上。
      周五早上:同周一早上。
      周五晚上:同周二晚上。但我不用离家。
      周六早上:会到7点半起床。我开点唱机,洗漱和早饭时听20分钟的样子。
      周六晚上:同周五晚上。
      周日早上:同周六早上。
      周日晚上:同周五晚上。
      周六白天:看他有空,我就会开点唱机,放上1小时以内。
      周日白天:同六白天。
      见缝插针放英语音频。不占用特别的时间。以上列表每周可以完成量60-80%的样子,总时间大致有300分钟。每周如此。
      在我而言,这是个只问耕耘,不论收获的过程。甚至说,为他开点唱机是个完全机械的过程。就像精卫日复一日,衔石填海。以前的帖子有些亲子讨论的故事,在我看来,那只是精卫丢下石子后,大海溅起的水珠和泛起的涟漪。


2、何时才填完?
      学语言,如同精卫填海,是不可能填完的。学语言是终身的事。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提供点技术上帮助、兴趣的引导和坚持的动力。最终还是要让他自己来填的。
      会不会填不到尽头?不会的。只要孩子感兴趣,在听。扔下的小石子就会落到海底。不断地填,海底的世界就会有越多的石子。最终都会有岛礁出现。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本能。


3、填的效果怎么样?
      这次总结写得够多了。也没有写写效果。主要被坛子的牛蛙吓着了,不敢显摆。但作为客观的记录,还是要写一点。
      孩子动画电影听多了后,就特别喜爱21st少儿版的看图写话投稿。已经连续投了四期。第一次没中,第二第三次都登报了,第四次刚投稿。我其实想等他会写单词再投稿。但他很积极,直接说英语,让我写下来投。热情高,就不打击了。一般就4-5句话吧。都是他自己看图想象出来的场景,话基本都是一年电影中的台词。我就当个记录员。
      另外,平时会一个人自言自语地说点英语,当然都是很短的口头语。因为现实的场景与电影中的场景吻合了,相应的台词就自然说了出来。
      在我看来,这些就是填海后从海平面冒出的小岛礁。虽然很小,很不显眼。但是因为有了一年的看听动画电影的基础,含金量是非常高的。要知道露出水面的岛礁其实是一座海底大山的山顶。所谓厚积薄发是也。
      像我这样无法用英语与孩子交流的家长,亲子英语应该追求这样的自然输出、这样的厚积薄发。让英语经历足够时间的内化。而少来揠苗助长、催肥打激素的方法。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
dgx66  评论于  2015-1-11 08:33:02
好贴,谢谢分享啊!!!!!!!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