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羔羊  发表于 2013-8-26 18:36:56| 3729 次查看 | 3 条回复
       南京外校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是因为在舆论“强势导向”下,一般家长都以为孩子只要跨上南外的门槛,就等于进了名牌大学之门。最近所谓南外高考“最牛班”的宣传,更把这种“南外神话”推向了极致。实际情况究竟怎样,南外高考的真相又是如何,到了该向公众“说清楚”的时候了。
  
  如果一个学校,真正参加高考的学生只有5%,人们一定会认为这可能是一所“最差的学校”。但这样的事,就发生在今年的南外。昨天,一位“南外最牛班”的高材生向笔者介绍,在今年南外400多高三毕业生中,真正到考场参加高考的,只有20多人。算起来,也就是5%左右的高三学生参加了真正的高考。其实,南外应届生参加高考的比例之低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前几年,南外参加高考的学生比例还在百分之十几,没想到如今已经再次下滑到5%的地步。
  
  为何一方面是南外学生“怕高考”,另一方面又会出现“纷纷被名校录取”的情况呢?除了虚假宣传外,其中的“诀窍”就在于南外的“独特的优势”。
  
  在现有的国家招生政策中,为了培养各种外语、尤其是小语种人才,国家给全国几所外语学校都有别人“难以想象的”高额保送指标。据知情人士介绍,在前两年南外的某届500多的毕业生中,“保送生”就高达200多人。需要指出的是,这些保送生所“录取”的高校,有名校,但更多的还是普通一般高校,而且保送的专业大都是小语种和其他冷偏专业。除此之外,还有200多学生出国留学,并且大多数也不是什么国外顶级名校,很多国外大学只要有高考三本成绩就有资格被录取。真正参加高考的,只有应届生的10%左右。这就是“南外神话”背后的真相。但在对外的宣传包装中,南外利用其“强势的人脉资源”,把只有少数学生才可进“名校”的事实,渲染成“只要进南外、都可上名校”的舆论“幻觉”。
  
  实际上,如果按照应试教育体系的高考来衡量,南外不仅算不上“最牛”的学校,还可能是“高考最差的学校”。这不仅在于,它高考的参加率之低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还在于它的“高考推进率”也相当不理想。众所周知,南外的学生相当大一部分是从全南京市“拔尖”而来的,他们进入南外时,很多学生的成绩在南京市都是名列前茅的。但是,当他们从南外毕业时,他们如果参加高考,还能保持当初在全南京市学生中的排名座次吗?!这些,只有那些“躲高考”的局内人“心知肚明”。
  
  有人会说,尽管南外在高考中的表现“出人意外”,但它有高保送率和学生到国外“名校”的留学比率高。这些家长似乎忽略了一点,作为南京市最有名的中学,南外也是社会各种权力场、关系网和富豪财富大比拼、博弈斗狠最集中的地方。谁也否认不了,如今的南外已经是“官二代、富二代”最积聚的学校,也有可能是一所权贵们“争强斗胜”的“脏”学校。普通的家庭,如果孩子没有超人的成绩,家长没有“过硬”的背景,那么很有可能就成为“保送”博弈中,权力和金钱下的牺牲品。至于到国外名校留学,现在其他名牌中学“国际班”的国际化接轨,至少不比南外差。只要能在稍好一些中学上学、高考成绩达到三本成绩以上,也可能到国外读名校。如此“可替代性”,使那些花上二三十万甚至更多的钱“挤”南京花钱最多、收费最高家长们对南外的“赞助”投入,从性价比来上来看,就可能成为一笔很不合算的“买卖”了。
  
  南外是一所名校,但它的“名”,更多的是在它的素质教育上。如果用高考这个应试教育的“大棒”来衡量,它只能是一个特权和财富关照下的“跛脚英雄”。“南外神话”背后的真相,就是南外既不能“胜任”高考的重托,又要在社会上打扮成高考和上名校的“英雄”。揭开它的真相,不仅使社会对南外有个更清醒更准确的认知,而且也有利于南外这个“教育产业链上的急先锋”,重新向公益回归,让南外“保送生”等优质资源,更多为平民百姓分享。



我的爱币满屋子,求爱贝发美元啊!
bjqlh  评论于  2013-8-26 18:48:29
我是路过的
炫影  评论于  2013-8-26 19:34:56
我是路过的
lvjie911  评论于  2013-8-26 19:34:56
我要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