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众所周知,现在中考录取,无论是推优、零志愿还是名额分配、统一志愿,都是唯分数决定。大家也知道,将来真正的人才很难说是现在这些高分!试想,6门功课590分和570分真的就能区分优秀和平庸吗?但是,提前录取自荐生却为高中带来自主选择的机会,因为自荐生虽然都不是成绩最优秀的(最优秀的一般都被推优了),但如果能录取就说明他们的成绩都是不错的(因为他们的中考成绩都必须达到规定的分数线以上),那么如果我是高中校长,我一定充分考察自荐生的特长、特点,发现他们身上各自的可挖掘的品质,给他们录取机会,培养未来的真正的人才!如果连自荐生也唯分数和排名,那么所谓的好学校全是考高分、考证书的考试机器,很难出未来真正的人物!

janey_yj  评论于  2011-9-20 10:19:55

理论上是对的,实际操作起来有难度的。高中校长有多少时间去全面考察所有自荐生的特长、特点呢?尤其是那些自荐生上千的牛校校长。这么短的时间去考察一个人,只能从得奖状况、模拟考成绩、和自主考成绩来判断了。每年四校给儿子学校大量名额,除了儿子接受他们的办学理念、或多或少的行政领导外,四校能从他们子弟学校拿到学生平时成绩、特长、特点等真实的第一手资料,SZ和FD就是采取用子弟学校孩子平时、模拟考、期末考成绩的加权平均及评价来定推优和自荐学生的,这样的生源是有保障的,但它不可能给予全市学校孩子同等机会。现实如此,孩子若是牛娃,做家长的也要未雨绸缪,毕竟机会也要靠自己去争取的。

janey_yj  评论于  2011-9-20 10:20:18

最后一个月,帮孩子补薄弱的环节,争取一次考上。既然孩子想考高中,应该鼓励他。

janey_yj  评论于  2011-9-20 10:21:00

那天去华二见面会,张校非常感慨:我们就是因为没基地被动啊!现在好了,马上就要有收成了,而且已经有很多同学得奖了,也就不用很辛苦的去挖别人的了。

janey_yj  评论于  2011-9-20 10:21:35

其实周边的同事、朋友有时谈论中国的教育都有一种无奈。儿子喜欢看各种杂书,能记得很多科学知识和常识,幻想将来成为一名律师,但为了证书,也不得不去上奥数课,从三年级到五年级的周末都浪费在奥数课,也考了几个三等奖,但我感觉所谓小学奥数其实就是把初中的数学提前给他们上了,对他的思维根本没什么作用。最近几刊的《南方周末》上,也有过关于中国大学教育的讨论,看来还是体制的问题!

janey_yj  评论于  2011-9-20 10:21:58

但是在中国目前这种社会情况下面,至少教育还算是不公平中的公平,如果真的完全放开去按照我们的理想:不唯分数,看能力,看推荐。那么将会有更多孩子失去机会,到时候将会是一场拼爹游戏,至少目前的教育体制中还能尽量降低社会不公带给学生的冲击。

janey_yj  评论于  2011-9-20 10:22:35

目前国情下,以分数作为标准算是最有公平性的。但是,每个学校自荐招生数量只有十几个、几十个、不超过100个,只占本校招生数量的5%~10%,绝大部分都是根据总分以推优、零志愿、统一志愿等方式录取的高分学生。如果连这5%~10%的自荐生也完全只看分数,那么少数有特殊才能,但可能偏科、分数不高的学生就失去了机会,例如天才少年韩寒、数学考0分上了北大后来还做了清华校长的罗家伦,数学只考了4分的季羡林都湮灭,而事实证明,有些偏科的人正是天才、大家。

凤凰女妈妈  评论于  2011-9-20 17:07:51
如果我是高中校长
那就安排我的老公做副校长
那样我的工作就可以交给他来做了
哈哈哈
水百合  评论于  2011-9-21 16:11:39
如果我是高中校长,在挖掘有潜力的学生上要多下足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