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s  发表于 2012-3-17 08:45:42| 1625 次查看 | 1 条回复

 “通宵书店是宣传点,但很难是盈利点”

  昨天是福州路大众书局正式开始通宵营业的第一天。之前被媒体广为宣传的“选书师”和“午夜伴读”到底是怎么回事?最重要的是,此举用意何在,是否真的能够为实体书店提供启发?有多少人会在夜间走进书店?

  市ZF官网消息称,大众书局负责人比较乐观,根据评测,上海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尤其是白领,工作或者娱乐到深夜已很普遍,为24小时书店提供了生存土壤。有些人愿意在半夜走进书店,不用应付拥挤和排队。“虽然夜间来读书购书的人一定会少,但是书局24小时营业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我们更加强调的是文化输出。”

  艺术设计书籍成特色

  不像传统书店把书布置得满满当当,福州路的大众书局更像一间小型艺术馆:海派石库门装潢风格,整面墙的工艺品和《良友》画报,仿煤油灯的暖色调灯光,中庭摆放着咖啡馆式的桌椅。

  2月中旬,位于福州路的大众书局就开始停业装修,而这次重新开业,在书的选择上颇费了一番工夫,从原先的十万多册书里选出两万多册,“贵精不贵多”。书店分为三个区域:人文社科、艺术设计和生活外语。店长吴坚表示:“书店既然是卖书的,在书的选择上就必须要有特色。我们的特色是艺术设计类的书籍,在人文社科书籍方面的挑选也很仔细。”除了按照作家的国籍、地区等进行分类,书店也辟出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专区,比如“三毛区”、“韩寒区”等。展台上展示的书亦非铺陈畅销书,而是以“知名女性作家”,“2011年最值得推荐的好书”等专题进行展示。

  推特色“服务”揽顾客

  早在书店开业之前,媒体就已对书店将推出“专业选书师”这个“全新”的概念进行了报道。作为目前店里唯一的选书师,店长吴坚告诉早报记者:“选书师这个概念其实是媒体哄出来的。作为店员,为顾客推荐书本来就是工作的一部分。之前也有书店提出为顾客找书的口号,我觉得如果能够把找书上升为推荐书,对顾客会很有帮助。”

  选书师究竟为何?吴坚说:“主要靠从业人员的经验。我1995年入行至今,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与顾客的接触和与出版社的沟通,才能凭借对书的了解为顾客推荐。比如有个顾客希望我为他推荐热点的经济类作品。我会先跟他聊聊,然后根据他的兴趣和他对经济的了解程度,为他推荐了《货币战争》,以及国内的‘郎咸平系列’等书。”选书师的概念固然很“贴心”,但是偌大的24小时店里如果只有一个选书师,会不会成为徒有其名的空招牌?吴坚认为,选书师能够成为店里的一个特色:“书店现在有二十几个员工,我规定他们每周最起码要读一本书,培养他们最终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合格选书师。”

  由于是一家24小时营业的书店,大众书局特意推出了“午夜伴读”,而昨晚的第一讲邀请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和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研究员郑祖安,做《上海城市的历史变迁》的讲座,吸引了近60位听众。

  今后,书店将经常在晚上八九点的时候举办一些活动,比如名人讲座、文化沙龙、书友聚会等,来陪伴读者度过一些夜晚的阅读时光。

我穷的只剩爱币了,求爱贝发现金吧!
oxxql  评论于  2012-6-6 22:27:00
支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