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  发表于 2012-4-20 08:47:14| 2107 次查看 | 4 条回复
8.png

2012年4月18日,上海一家超市内市民正在挑选产自俄罗斯的鳕鱼切片。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你买的鳕鱼真的是鳕鱼吗?

昨天,网上传言称“超市以油鱼充鳕鱼卖”,激起千层浪。该传言后被艺人马伊琍转发,引发舆论关注,马称自己4岁的女儿曾因误食假鳕鱼,拉稀不止。

油鱼冒充鳕鱼的情况是否真的存在?记者昨走访沪上多个海鲜市场,发现个别地方确实存在“以油充鳕”的现象,而海鲜市场价格的混乱,更是让消费者如雾里看花,难辨真假。

微博热帖:

马伊琍夫妇痛斥假鳕鱼

昨天上午,某营销类微博转发了一条微博:“在家乐福给宝宝买的鳕鱼,原来是油鱼,在欧洲被列为有毒鱼种,是禁止上市的,太特么坑爹了!”

微博还提到,油鱼蜡质比较高,脂肪含量高,脂溶点高,到体内不易被溶解,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腹泻,吃进什么拉出什么。

公开资料显示,鳕鱼的鱼肉为雪白色,脂肪量低。鳕鱼肝脏亦含大量维生素A及维生素D,经常被用作提炼鱼肝油。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戴小杰介绍,一般人们所说的油鱼和鳕鱼不同,油鱼本身蜡含量高,不易消化,可能引起腹泻。一般而言,油鱼多用来烤着吃。“因为清蒸它的蜡油融化不了。”

“以油充鳕”很快引发舆论关注。演员马伊琍看到微博后,联想到自己女儿前不久腹泻的经历,主动参与讨论。在提出一些问题之后,昨天中午12:34,马伊琍再次发布微博,讲述女儿 “莫名其妙拉出一堆油”的经历:“我终于明白一个月前女儿莫名奇妙拉出一堆油的原因,实验室人员检测到排泄物全是脂肪,所有人都无法理解,只好推断是女儿偷油喝,原来是吃了冒充鳕鱼的油鱼。”

马伊琍表示:“作为母亲我无比愤怒!” 此后马伊琍的丈夫,演员文章也发微博怒斥,甚至爆出粗口。至昨晚10时,有超过6.7万人转发了马伊琍的微博。

记者调查:

铜川路有油鱼当鳕鱼卖

一名商贩说,油鱼售价低廉,最多每斤五六块钱,而鳕鱼的价格相对较高。有专家表示,油鱼和鳕鱼在外形上确有几分相似,切片之后较难分辨,而两者价格有差距,一些商人有可能“以油充鳕”欺骗顾客。

确有此事吗?昨晚,家乐福方面针对微博传言发表声明,表示超市内所售的“鳕鱼”均为“水鳕鱼”,并非“油鱼”,同时承诺商品系统中仅允许销售鳕鱼,并保证在销产品证照齐全。

早报记者的调查也证实了家乐福的说法。昨天,记者从家乐福、乐购等超市买来多种商品名称为“鳕鱼”的冷冻鱼片,单价由17.16元/千克到79.6元/千克不等。经专家鉴定,这些超市中买来的鳕鱼均是真鳕鱼。

不过,早报记者在铜川路八百多号一摊位买到的“鳕鱼”却出现了问题。

这些“鳕鱼”价格为35元,以切片形式出售。摊主自称,这些鳕鱼产自法国,口感好肉质好,很受欢迎,并承诺自己的鳕鱼是真的。

但是,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戴小杰鉴定后表示,上述“鳕鱼”实际上是通常意义上的油鱼。“肉黄,鱼鳞发黑,纹理不清晰。”

油鱼劣迹:

曾在香港引发风波

“以油充鳕”其实早有前科,北京、沈阳、杭州等地媒体都有过类似报道。

2007年1月,香港媒体揭发当地的百佳超市以“蓝鳕鱼”、“鳕鱼(油鱼)”等名义出售油鱼,遭多名消费者投诉,指食用后感到不适。虽然百佳超市方面指称“油鱼”为“鳕鱼”的一种,但香港有关ZF部门指出,“油鱼”与“鳕鱼”是不同种类,要求超市正确标示。

此后,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宣布,该中心共接获约700宗有关此事的投诉和查询。由于事件引起市场混乱,香港业界一度暂停出售油鱼。

香港食物安全中心随后推出《有关识别及标签油鱼/鳕鱼的指引》,建议所有入口商都应将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的俗名定为“蜡油鱼”和“oilfish”,不可使用“鳕鱼”等其他俗名,以供业界和消费者分辨。

目前,中国大陆并未禁止销售油鱼。戴小杰表示,除引起腹泻外,暂未发现油鱼影响健康的案例。不过油鱼和鳕鱼价格有差别,市民不管出于健康还是经济考虑,购买时都应谨慎。

家乐福声明:超市绝无油鱼当鳕鱼卖

对于微博上“家乐福油鱼冒充鳕鱼”的传言,昨日,家乐福上海向本报发来声明称,根据商家提供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清单,商场所售的属于“水鳕鱼”(鳕鱼的一种,价格较便宜,肉质水分较多)。同时,该公司表示,上海家乐福在售鳕鱼品种有两大类:银鳕鱼:包括智利产与加拿大产,智利产售价区间为150-170元/500g;加拿大银鳕鱼售价区间160-200元/500g。水鳕鱼:售卖商品包括扁鳕切片、鳕鱼扒,散装扁鳕切片为9-12元/500g;鳕鱼扒为40-50元/500g。

此外,家乐福向社会做出说明:

家乐福商品系统中仅允许销售鳕鱼,并保证在销产品证照齐全;

家乐福正在与微博原发北京账号博主积极联络,了解具体情况;

为了保护消费者利益,我司立即开展供应商审核及产品检测。

三大疑问

“鳕鱼”到底是什么鱼?

鳕鱼、银鳕鱼、水鳕鱼……市场上的鳕鱼种类繁多,到底有多少种鱼被称为“鳕鱼”?

事实上,鳕鱼只是一个普通的鱼类商品名称,有500多种鱼可合情合理地被称为“鳕鱼”,市面上常见的也有10多种。

根据科学分类,“鳕鱼”泛指鳕科的鱼类及属于鳕形目的相关品种。鳕科现时有接近60个已知品种,鳕形目则有接近500个已知品种。

不过,在市场上“鳕鱼”亦被用作多种鱼类(包括部分非鳕形目的鱼类)的俗名,比如属于裸盖鱼科及鲉形目而学名为Anoplopoma fimbria的鱼类,其市面上的中文俗名为“银鳕鱼”,科学文献所采用的中文俗名则为“裸盖鱼”。由于银鳕鱼不太会和油鱼一样引起腹泻,所以一般不会引起异议。

“油鱼”到底是什么鱼?

俗名为“油鱼”(学名:Ruvettus pretiosus;译名:棘鳞蛇鲭)和俗名为“玉梭鱼” (学名:Lepidocybium flavobrunneum;译名:异鳞蛇鲭)的鱼类都被市场称为“油鱼”,同属鲈形目蛇鲭科。

这两种鱼脂肪含量丰富,而且天然含有蜡酯。这两种鱼类的脂肪中超过90%属于蜡酯。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机构的资料,蛇鲭科现时约有24个已知品种,当中有些亦可能含蜡酯。

蜡酯在人体内难以消化,因而囤积在直肠,可导致排油腹泻。排油腹泻跟普通腹泻不同,不会导致体液流失不会致命。食用者如不适,一般会在进食有关鱼类后30分钟至36小时内出现症状,并在24至48小时内痊愈。

真的有国家和地区禁止出售油鱼吗?

确实如此。意大利、日本等国禁止出售油鱼。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也曾禁售,但此后放开,不过油鱼仍属于不建议食用的鱼类。

此外,还有部分国家和地区限制出售油鱼。具体可看下表。

美国

曾于1990年代禁止贩卖和进口,但已经解禁,不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仍不鼓励油鱼进口及贸易。

欧盟

没有禁售,出售蛇鲭科鱼制品时,须符合下列规定: 只可以包装形式出售;必须加上适当标签,提供有关烹调方法的资料;必须标示有关鱼类可造成肠胃不适的风险;标签必须附有学名及俗名。

英国

没有禁售,但发出警告指示食物供应商,勿将油鱼与相似的鱼类混淆,更不能称油鱼为“鲈鱼”或“海鲈”。

意大利

禁止贩卖和进口。

日本

禁止贩卖和进口。

澳大利亚

没有禁售,但公告为不建议食用鱼类。

新西兰

没有禁售,ZF建议业界不要供应连皮的油鱼予食客,食肆应告知顾客有关的健康风险。

加拿大

没有禁售,建议不要大量食用。

新加坡

没有禁售,但ZF要求业界必须正确标示两种油鱼,并建议采用烤的烹调方法,减少当中的油分。

中国香港

没有禁售,但2007年8月,食物安全中心推出《有关识别及标签油鱼/鳕鱼的指引》,建议所有进口商都应将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的俗名定为“蜡油鱼”和“oilfish”,同时不可使用“鳕鱼”等其他俗名,以供业界和消费者分辨。


今天老师又找我谈心了!
拧的拧的  评论于  2012-4-20 10:07:24
我还是吃蔬菜好了,地球太危险了,嘿嘿·····
knsbr  评论于  2012-6-5 23:04:25
LZ辛苦
eulql  评论于  2012-6-6 14:39:16
看过拿分走人
老鼠爱大米  评论于  2012-6-6 14:39:19
大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