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不错odk  发表于 2013-11-4 10:56:30| 1429 次查看 | 3 条回复

变“犟”只是孩子的行为表象,真正的深层原因,是孩子到了成长的“第一反抗期”。不少家长都知道,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出现在2~3岁,处于这个时期的孩子往往有以下的表现: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

心理学经验表明,在2~3岁期间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孩子,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丝毫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对于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孩子来说,父母的教养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经历“反抗期”是孩子正常发育的必然阶段,帮助孩子渡过这个特殊时期则是每一位家长必须做到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处于“反抗期”的孩子呢?

建议1:尊重孩子的意向

处于反抗期的孩子往往不喜欢别人吩咐他做事或被迫接受别人的意见,而不管别人的意见正确与否。了解了这些,就明白了孩子不是故意跟父母作对,而是成长的必然过程和需要。

因此,父母不必用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来迫使孩子屈服。实际上,这时打骂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屈服,而且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的破裂。

明智的父母应该尽量给孩子提供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尝试。虽然许多事情对成人来说是乏味的、无趣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充满好奇和新鲜,他们能够在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到自己能力的增长。

比如,孩子想到雨里去玩,父母不妨给他穿上雨衣、雨靴让他去玩;孩子想自己扫地,那就给他一把扫帚,哪怕越扫越脏……如果父母带着欣赏的眼光,远远地看孩子探索、尝试,让孩子在探索和尝试当中获得快乐,这对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建议2:让孩子有所选择

孩子喜欢跟父母说“不”,其实是建立自我和自尊的第一步,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要求有和大人一样的平等地位,并对成人的指挥和安排表现出越来越大的选择性。对孩子的这种反抗行为,父母既不能一味地满足,也不能过多地限制。一味地满足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的坏脾气;而过多地限制孩子,则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过于顺从和依赖,从而缺乏自立能力。

父母可以把自己所期盼孩子接受的做法与其他几种可能摆在一起让他选择,比如可以提前跟他说:“你是想现在去洗澡,还是等看完动画片再去洗澡?”又或者:“你是想玩积木,还是想看漫画书?” 这样既可以让孩子有所独立,又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顺从你的建议。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有所选择表示父母是尊重自己的,结果是自己选择的,孩子往往不会有被迫感,反而会感到快乐。

建议3:用激将法对付孩子

激将法是利用孩子自尊心和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从相反的角度,以刺激的方式对孩子寄予良好的期望,以激起孩子不服气的精神,使孩子产生一种奋发进取的内驱力,将自己的潜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当妈妈想要孩子自己穿衣服时,可以这样说:“我觉得你自己肯定穿不好衣服,不如让我替你穿吧?”有逆反心理的孩子往往说:“我才不要你给我穿呢,我自己来穿!”结果,孩子就会认真地自己穿起衣服来。

当然,用反话激将孩子时也要注意,要用平淡的语气不要让孩子感觉出来你是在捉弄他,更不要在孩子做好后让孩子感觉到自己上当了,否则孩子的逆反心理会更严重。而且,激将法也不可用得过多,用滥了就没有效果了。

muugf  评论于  2013-11-4 14:09:54
我来过啦
盛夏的果实  评论于  2013-11-4 14:19:57
看贴回帖好习惯
野猪大改造  评论于  2015-1-21 09:48:20
学习学习                  
家有小活宝,大活宝来报到!